6月20日,2023年首家按第五套標準于科創板上市的創新生物藥企智翔金泰(688443.SH)正式開始交易,不僅開盤即破發,第二個交易日也未能收復失地。
(資料圖片)
截至6月21日收盤,智翔金泰最新股價34.35元/股,低于發行價近10%。打新中簽的投資者,若未及時出貨,每簽已虧損1765元。
當前,新股破發已進入常態化,股價發行首日走勢是否樂觀,也與公司質地有著直接關系。反觀智翔金泰的破發,似乎有跡可循。
招股書顯示,公司目前不僅超低營收,還連年虧損。最新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公司營收近10萬元,凈利潤虧損高達2.01億元。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虧損金額較去年同期還會進一步增加,虧損金額或超過4億元。
破發早有端倪
智翔金泰上市即破發的局面,正式交易前就早現端倪。6月15日公布的發行結果公告顯示,回撥機制啟動后,網上最終發行數量為2632.35萬股,占扣除最終戰略配售數量后發行數量的29.56%。網上投資者繳款認購的股份數量為2218.2萬股,認繳金額為8.4億元;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為414.14萬股,放棄認購金額為1.57億元,棄購率達到15.7%。
高棄購率和破發的背后,是智翔金泰當前無營收、無利潤、無產品的局面。
截至2023年6月15日,也就是上市前一周,智翔金泰所有產品依舊均處于研發階段,尚未開展商業化生產及銷售,亦無藥品實現銷售收入,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
2019年至2021年,智翔金泰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萬元、108萬元和3919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58億元、-3.25億元和-3.22億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智翔金泰合并財務報表口徑累計未彌補虧損為-8.19億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智翔金泰資產總計為9.02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為-8276.57萬元;公司營業收入僅為10萬元,凈利潤虧損約為2億元。公司預計,隨著研發投入的增加,今年上半年公司虧損金額較去年同期進一步增加,預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4.29億至3.5億元。
虧損的背面,是大額研發費用。2020年至2022年,智翔金泰已然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產品管線的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等工作,三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36億元、2.95億元和4.54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是21684.42%、753.55%和95634.5%。公司擁有員工392人,其中技術研發人員344人,占整體員工的87.76%。
未來,智翔金泰仍需要大量的資金用于研發。公司預計,2023年研發費用(扣除股份支付)較2022年還會增長約2.41億元。
投入2.19億元產品已終止研發
對于智翔金泰而言,上市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將面臨產品研發與時間的賽跑。
智翔金泰稱,目前擁有12個在研產品,其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及新藥上市前準備等開發業務的開展仍需持續較大規模研發投入。根據招股書,12個在研產品中,大多還都處在臨床研究階段,且約半數未進入II期臨床,正式進入或完成III期臨床的產品只有2個。
其中臨床GR1501針對放射學陽性中軸型脊柱關節炎適應癥已完成III期臨床試驗入組;GR1801(重組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G蛋白雙特異性抗體)針對疑似狂犬病病毒暴露后的被動免疫適應癥已進入III期臨床試驗。截至目前,僅1個產品(1個適應癥)提交了新藥上市申請,即重組全人源抗IL-17A單克隆抗體(GR1501),通用名為賽立奇單抗。
而當前在研的賽立奇單抗(GR1501)的主要適應癥為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和中軸型脊柱關節炎,根據藥智咨詢統計,國內已有21個類似適應癥的生物制品上市,且大部分藥品都已經進入醫保,已上市生物制品的靶點涵蓋TNF-α、IL12/23和IL-17A。該治療領域藥品較多,市場成熟度高,市場已經充分競爭。即使賽立奇單抗上市,也可能存在無法有效打破市場格局,銷售收入無法達到預期的風險。
智翔金泰稱,由于在新藥研發、上市申請等各階段是否符合審評、審批要求(無論審評、審批要求是否發生變化)存在不確定性,公司無法保證在研產品所獲得的研究數據能夠滿足審評、審批要求,從而保證所研發的新藥均能取得監管機構的批準而上市銷售。
記者注意到,就在2022年,智翔金泰就終止了抗EGFR單克隆抗體(GR1401)和抗PD-L1單克隆抗體(GR1405)的研發。
其中,GR1405在2014年12月,由上海智翔委托藥明生物進行分子開發,2018年5月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件,GR1405在CDE登記5項臨床試驗,且兩項都已進入II期臨床階段。GR1401是2014年上海智翔自眾合醫藥和永卓博濟引進開發,2016年9月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件,2017年8月登記I期臨床試驗。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智翔金泰對GR1405產品累計投入約為1.66億元,GR1401項目累計投入為5325.53萬元,共計投入2.19億元,幾乎等于2020年的研發費用總額。
研發費用增長是一方面,研發能否成功則是另一回事,研發成功后能否有效商業化獲得收益,也將面臨現實考驗。這也標志著,智翔金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倘若未來幾年持續進行大規模的研發投入,且研發支出對應產品在未取得新藥上市批準前均按費用化處理,上市后未盈利狀態預計持續存在且累計未彌補虧損可能繼續擴大,進而可能導致觸及終止上市標準。
20家企業采用第五套上市標準
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對“最近一年營業收入”、“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等指標,均不作要求,對于尚未形成一定收入規模且尚未盈利的醫療企業在科創板發行上市提供支持。
2020年1月23日,澤璟制藥(688266.SH)成為首家按科創板上市第五套標準上市申報的上市公司,也是A股歷史上第一家處于虧損而申報的上市公司。據第一財經梳理,目前采用第五套標準成功登上科創板的企業共有20 家,包括智翔金泰在內的19 家為生物醫藥企業,僅電生理(688351.SH)1 家為醫療器械企業,初步形成了藥品研發企業的聚集效應和示范效應,充分體現了科創板的包容性。
這些上市公司的股價和業績表現如何?
第一財經根據WIND數據梳理發現,2021年12月以來上市的10家公司中,除盟科藥業(688373.SH)一家,其他9家上市公司都在上市首日就遭遇破發。而后,有的公司走出破發,有的則“掉頭”向下,直線破發。
截至截稿,包括百奧泰(688177.SH)、君實生物(688180.SH)、康希諾(688185.SH)、迪哲醫藥(688192.SH)等在內,共有9家上市公司依舊處于破發態勢,其中康希諾股價較發行價下跌128.23元/股,股價跌破4折;前沿生物(688221.SH)較20.5元/股發行價下跌10.22元/股,股價已然腰斬;同樣破發、跌幅過半的還有亞虹醫藥(688176.SH),較22.98元/股發行價下跌11.75元/股;邁威生物(688062.SH)則是從34.8元/股發行價跌至21.44元/股,股價蒸發40%。
從2023年最新的業績數據和股價表現來看,20家企業的分化較為明顯,有的公司實現股價翻倍,有的則幾乎腰斬;有的實現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雙增長,有的則同比雙雙下跌。
比如2022年3月上市的首藥控股(688197.SH),上市首日雖然股價破發,但2023年股價上漲115.53%,相對發行價上漲12.43元/股;2022年4月上市的海創藥業也出現反轉,上市首日同樣遭遇股價破發,今年股價上漲33.13%,較發行價高出10.76元/股;后,邁威生物雖然2023年股價上漲48.37%,卻依舊較發行價下跌13.36元/股。
此外,澤璟制藥、艾力斯、歐林生物、金迪克、上海誼眾、首藥控股、海創藥業等股價上漲的同時,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其中金迪克年初至今股價上漲56.46%,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51.94%,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475.84%;艾力斯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8.75%,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53.83%;歐林生物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骯臟24.9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56.63%;澤璟制藥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7.15%,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2.09%。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