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看隨想
呂叔湘先生的這篇文章原載《讀書》1984年第4期。文中,先生回憶了他小學時期讀書(主要是小說)的情形。先生的閱讀經歷及其“感想”,對我們當下的閱讀和指導學生閱讀,不無啟示和教益。讀“呂叔湘們”的文章,一方面是讀寫了什么,另一方面則是讀怎么寫的。布局謀篇、遣詞造句,乃至一個標點的使用,都值得留意,值得揣摩,值得取法。與葉圣陶先生一樣,呂叔湘先生是語言、文字世界的高標,什么是規范、“純潔”的現代漢語,那一代寫作者是有示范之功的。(任余)
————————————————
(資料圖片)
有人說,寫文章,小題可以大做,大題也可以小做。讀書是個大題目,我就按照大題小做的辦法,寫點兒瑣瑣碎碎的回憶吧。我是從初小四年級開始看小說的,啟蒙的是《鏡花緣》。這個書的前半部對于十歲的孩子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君子國,大人國,無腸國,黑齒國,兩面國,女兒國,沒有哪個故事不新鮮。當然,那時候是完全不了解這些故事的諷刺意義的,只是覺得有趣而已。我發現這部書是寄住在一個親戚人家的時候,我記得當我看到林之洋等在淑士國酒樓上聽酒客轉文,“吾兄既已飲矣,豈可言乎?你若言者,累及我也。我甚怕哉,故爾懇焉”,不知不覺高聲念下去:“飲既類之,增應同之。向你討之,必我討之。你既增之,我安免之?茍亦增之,豈非累之?既要累之,你替與之。你不與之,他安肯之?既不肯之,必尋我之。我縱辯之,他豈聽之?他不聽之,勢必鬧之。倘鬧急之,我惟跑之。跑之跑之,看你怎么了之?”我這么一念,把在旁邊做針線活兒的老太太也逗樂了,盡管她并沒有完全聽懂?!剁R花緣》的后半部,作者賣弄他的百科知識,小學生看不懂也就不看了。
不久之后,我進了高等小學,看小說的機會就多了。同學中間互通有無,交換著看。四本頭的三五天一部,大部頭的十天半個月一部,三年里邊看了不下百兒八十種,連名字都記不清了。大致有這么幾類。一類是歷史演義:《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說唐》《隋唐演義》《岳傳》等等。一類是武俠小說:《七俠五義》《七劍十三俠》《施公案》《彭公案》等等。一類是神怪小說:《西游記》《封神榜》《濟公傳》等等(《濟公傳》兼有武俠小說性質)。還有一類是才子佳人小說,包括彈詞:《粉妝樓》《二度梅》《天雨花》《再生緣》等等。剛才我說是同學之間互通有無,事實上我總是借別人的,我沒有可以借給人的,因為我家里沒有這些書。我父親是做買賣的,他不看這些書。我在家里只找到兩種:一部缺頭少尾的《紅樓夢》,兩本商務印書館印的《舊小說》,這是一部從漢魏六朝到元明清的選本,一共多少本記不清了,我家里只有唐代的兩本?!都t樓夢》是從第九回開始的,看起來沒頭沒腦,翻到后面也是一回兒說這,一回兒說那,不合小學生的口味,也就看不下去了?!杜f小說》雖然選的都是唐人的名篇,無奈文字超出我當時的水平,似懂非懂,只能挑著看看?;貞浧饋恚敃r留有印象的只有《紅線》《聶隱娘》等俠客故事,另外有一篇《板橋三娘子》,不懂為什么印象很深,一直到多年后讀《奧德賽》的時候還忽然想起它來。
回憶這段時間,談幾點感想——似乎寫文章總得有點兒感想??!第一,那些書全是寫給大人看的,沒有專門為少年、兒童寫的文藝讀物,更沒有傳播各科知識的科普讀物。只有到了今天,我們這些世紀初出生的才深深感覺到我們幼年的不幸,羨慕今天的少年、兒童的幸運。可有時候也聽到有些孩子們的反映,說是某書某書缺少故事性,他們不愛看,或者說是里邊的語言太婆婆媽媽的,老像對幼兒園里的孩子說話(按我的印象,七八歲的孩子就愿意你把他當大人看待)??磥砦覀兊纳賰何膶W也還有改進和提高的需要。
其次是教師的態度。那時候的教師是禁止學生看“閑書”的,至少大多數教師是這樣。我們學校的校長特別嚴厲,讓他看見了就要被沒收(后來又被他兒子,也是我們的同學,偷出來還給書的主人)?,F在的小學老師大概不會無分別地禁止看小說了,但是否加以指導,還是放任不管呢?恐怕還是放任不管的多。可是實在有加以指導的必要。就拿那些舊小說來說吧,一般認為文藝評價不高的,其中也不無可取的片段。例如《七俠五義》里邊寫智化挖河,寫白玉堂暗中保護顏生進京,一路逗弄雨墨,都是非常生動有趣的。又如《兒女英雄傳》這部書,思想是夠糟的,但是語言生動,有些市井面貌的描寫也是很能傳神的,例如安學海逛天齊廟那一段就叫人很難忘記。那些文藝評價很高的作品,里邊也有糟粕。比如《水滸傳》里武松血濺鴛鴦樓,不分青紅皂白,見人就殺,張青、孫二娘開黑店賣人肉饅頭,等等,在少年讀者的心靈上留下的創傷是很深的。這些事情,如果有教師跟學生談談說說,比讓他們去瞎碰瞎撞要好得多。
我們看那些舊小說,看得很快,是生吞活剝地看的,看不懂的地方就跳過去,不認識的字更是無所謂??墒蔷枚弥?,連猜帶蒙也認識了不少國文課本里沒見過的字。由此可見,通過大量閱讀認識漢字還是行之有效的。舊小說里的詞匯,盡管是白話,也是很多已經超出口語的范圍,尚且可以無師自通,現代作品聯系著當代的活語言,就更不成問題了。
我們看的小說幾乎全是有光紙、石印、小字,是敗壞兒童視力的罪魁禍首。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到商務印書館印的孫毓修編的《童話》第一集時候的喜悅,不但是字大悅目,紙張潔白,還有插圖。內容也很吸引人,像《無貓國》《大拇指》《木馬兵》《十年歸》這些世界聞名的故事,我都是在這一套童話書里第一次接觸到的。可惜那個時候我已經是高小快畢業的少年,這些童話雖然有趣,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我的閱讀的欲望了。我們現在的少兒讀物的紙張和印刷裝幀,一般說還可以,但照我的記憶,似乎有的還趕不上商務印書館那套童話。尤其是孩子們特別愛看的“小人書”,好的固然也有,但畫得不好,文字粗糙,紙張印刷都很糟的還是很多。我要為孩子們向我們的出版界呼吁,把“小人書”的質量再提高一步。
感想完了,就此結束。
(選自《呂叔湘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