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名健身房顧客拿著一份《私人教練服務協議》來到法院,要求健身教練還錢,但健身教練卻稱相關課程已經完成。而這份“服務協議”顯得有些另類,上面竟然沒有約定課程種類、課時、起始日期這些基本內容,法官發現,原來這份所謂的“服務協議”,實則是一份借款合同。
日前,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兩名被告健身教練承擔還款責任。
預付10萬元究竟是什么錢?雙方各執一詞
(相關資料圖)
張某、李某是南京一家健身房的教練,王某是兩人的私教健身會員。2020年10月,張某、李某與王某簽訂《私人教練服務協議》,約定王某預付費10萬元,總課時為包年,預付費10萬元按健身房每年純利潤的30%返利,直至預付費10萬元全額退還為止。當天,張某還向王某出具了一份收條,寫明“今收到王某匯款壹拾萬元整”。
王某稱,以上款項是張某、李某因創業需要資金周轉的借款,雙方約定借款月利率1.5%,借款期限12個月。2021年10月借款期滿后,張某、李某明確表示不再歸還借款10萬元,王某多次催要無果,于是訴至秦淮法院。
張某、李某辯稱,王某所說的2020年10月向張某轉賬的10萬元,是其用于購買私教課程所支付的費用,雙方簽訂了《私人教練服務協議》,且有私教授課簽字確認表證明相關課程已經完成。由于雙方不存在借貸合意,故雙方之間不構成民間借貸法律關系,請求法院駁回王某的訴訟請求。
秦淮法院一審認為,根據《私人教練服務協議》的約定以及雙方實際履行情況、當事人陳述,可以認定雙方對于該筆款項存在借貸合意,案涉協議名為私人教練服務協議,實為借貸合同,且王某已向張某、李某支付出借款項,雙方的借貸關系成立。
據此,秦淮法院判決張某、李某承擔還款責任。當事人上訴后,南京中院二審維持原判。
法官:從協議內容和還款情況分析均為借貸
那么,如何認定這份《私人教練服務協議》到底是服務協議還是民間借貸合同呢?
法官介紹,首先從協議內容來看,原、被告所簽訂的這份協議雖然約定王某以10萬元的金額向張某、李某支付私人教練服務預付費,但該協議中未約定課程種類、課時、開始及結束日期、課時單價、時長等健身私教服務協議的基本內容,而是約定“按每年純利潤30%返利”“一直返到預付費10萬元全額退還為止”“如果經營不善倒閉預付費所有金額全額退還”等內容。上述協議內容約定了被告對原告支付的預付費予以返還的保底條款。因此,案涉《私人教練服務協議》名為服務協議,實為民間借貸合同。
其次,從還款情況來看,在被告歸還部分款項時,原告通過微信告知對方本次已還款金額、未還本金,被告對還款金額、欠款金額均未提出異議。結合雙方微信聊天記錄的相關內容,被告對于原告將10萬元計入所欠借款本金金額,并以此計收手續費的行為均不持異議。從中可以認定雙方對于該筆款項存在借貸合意,且原告已經支付出借款項,可以認定雙方借貸關系成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承源 通訊員 劉茂梁 王芃
校對 李?;?/p>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