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建設銀行消費金融子公司開業獲批,國內消金隊伍距離擴容至31家又近了一步。
5月31日晚間,建設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近日收到北京銀保監局批復,其控股子公司建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建信消金”)已獲準開業。與去年9月籌建獲批時披露的信息一致,建信消金注冊資本為72億元,其中建行持股83.33%,另外兩家股東為北京國資公司和王府井。
(資料圖片)
這是國內第三家大行系消金公司,消金牌照也由此擴容至31張,其中主要以銀行系為主。在不少分析人士看來,消費金融領域空間廣闊,一方面可幫助中小銀行拓展全國業務,另一方面與大行消費信貸業務形成互補。但從財報來看,行業馬太效應明顯,大行系消金長期表現不佳。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記者表示,對于大型銀行來說,消金業務更應該注重引入市場化機制、運用好金融科技,避免成為“雞肋”。
大行系消金擴容至3家
建信消金從籌劃到獲批籌建,再到獲準開業,其間耗時近4年時間。早在2019年6月,該行董事會曾全票審議通過《關于設立消費金融子公司的議案》,但因為具體安排尚存在不確定性選擇了暫緩披露。直到去年9月,籌建申請獲得中國銀保監會(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復,建行才官宣進展。
具體來看,建信消金注冊資本為72億元,除由建設銀行以自有資金出資60億元外,北京國資公司、王府井各出資8億元、4億元,對應分別持股11.11%、5.56%,二者均由北京國資委實際控制。
建信消金獲準經營的業務包括發放個人消費貸款,接受股東境內子公司及境內股東的存款,向境內金融機構借款,經批準發行金融債券,境內同業拆借,與消費金融相關的咨詢、代 理業務,代理銷售與消費貸款相關的保險產品,以及固定收 益類證券投資業務。
董希淼認為,建信消金籌建進展緩慢,可能與當時有關各方對消費金融未來發展的意見尚未統一有關,如今建信消金將成為我國第31家消費金融公司,可視為行業一大喜事。
這是繼2010年中國銀行旗下中銀消金、2015年郵儲銀行旗下中郵消金成立之后,國內第三家國有大行系消金公司。從注冊地來看,建信消金也是北京市第4家消金公司,此前還有光大銀行旗下的陽光消金、北京銀行旗下的北銀消金、中國中信旗下的中信消金。
建設銀行表示,下一步,該行將按照法律法規相關要求嚴格履行有關程序,推動建信消金公司盡快開業運營。建行此前在公告中稱,此次投資主要是為貫徹落實國家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市場發展,以公司化、專業化經營擴大消費金融服務覆蓋面。未來圍繞居民消費升級需求和新興消費業態,該行將通過建信消金提供創新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深耕消費金融領域,為集團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從目前國內消金格局來看,銀行系消金仍是行業主力,除捷信消金為外資控股、海爾消金無銀行股東外,其余29家消金公司均有銀行或非銀金融機構控股或參股,螞蟻消金、小米消金、唯品富邦消金等具有較強互聯網標簽的消金公司也均有銀行參股。從注冊資本來看,目前螞蟻消金以185億元(增資后)居行業首位,其次為招聯消金(100億元),建信消金位列第三。其余兩家大行系消金中,中郵消金注冊資本為30億元,中銀消金為15.14億元。
大行系消金表現欠佳?
對于銀行系消金公司,董希淼認為,對區域性中小銀行而言,消金公司有助于其將消費金融業務經營范圍擴大到全國;而對大型銀行而言,消金公司的主要作用可能在于,與母行的個人消費貸款、信用卡等業務形成互補,服務更大眾的客戶群體,進而拓寬客戶來源、豐富收入來源。
不過從財報來看,消金行業的馬太效應依然明顯,頭部公司利潤占比長期處于高位,大行系消金則屬尾部“墊底”,疫情以來分化趨勢加劇。結合銀行財報和業內分析,大行系消金業績不佳主要與利率下行、讓利實體以及經營效率低等有關,去年中銀消金、中郵消金普遍出現信貸“增量不增利”現象。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除捷信消金外的29家消金公司共計實現凈利潤約140億元,其中招聯金融繼續以33.29億元凈利潤遙遙領先,興銀消金、馬上消金分別實現凈利潤24.93億元、17.88億元,三者盈利占到行業近6成,其余消金公司凈利潤均在10億元以下,其中9家凈利潤在億元以下。
中銀消金、中郵消金去年凈利潤分別為6.56億元、4.43億元,排在行業第6位和第8位。不過從盈利增速來看,二者表現不佳,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22.27%、63.95%。相比之下,有可比數據的25家消金公司中,有19家盈利正增長,其中16家增速為雙位數,蘇銀消金、小米消金、尚誠消金、中原消金、北銀消金增速居前。
“對大型銀行來說,如果不積極引入巿場化機制,不運用好金融科技賦能,消費金融公司有可能只是‘雞肋’。”董希淼指出,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要與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區別來看,雖然多數大行的消費金融業務做得不錯,但消費金融公司業務作為一項互補,在產品形式、客群特點、貸款金額限制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如何更好發展,擺脫目前“表現平平”的現狀,還值得好好探索。
他認為,隨著我國消費金融的不斷發展,市場參與主體持續增加,逐漸形成多層次的消費金融服務體系,而在監管政策收緊背景下,部分小貸公司和網絡平臺在尾部客群的競爭優勢下降,消金公司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消費金融產品金額小、筆數多,運營成本較大。在當下發展消費金融,更需要充分發揮金融科技作用。”他建議,銀行系消金公司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數字化經營水平,從而更好地提升獲客、運營和風控效率。
根據銀行業協會披露數據,截至2021年底,消費金融貸款余額為7106億元,較疫情沖擊比較嚴重的2020年有了較大恢復。進入2023年,有銀行業研究人士對記者表示,促銷費、擴內需大背景加上個人住房和企業信貸需求不及預期,抓零售尤其是消費金融將是銀行今年的重要方向。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