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15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迎來百年誕辰,其中有“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有我國相關基礎科學領域的奠基者,有培養一代代科學人才的大師。
(資料圖片)
“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為新中國科技事業的自立自強奉獻了畢生心血,是科學家精神的杰出踐行者。”5月28日,在2023年“科學人生·百年”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上,中科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主任胡海巖院士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繼承發揚老科學家的精神力量,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于祖國的科技事業。
陳能寬院士長期從事金屬物理和材料科學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今年迎來百年誕辰?!瓣愒菏渴切貞炎鎳?、服務人民的表率。當年,他響應祖國號召,毅然決然放棄美國優厚待遇,回國投身原子彈、氫彈研制?!焙r說。
1955年,陳能寬回國時,國外很多人表示不解:“這里條件這么好,你非走不可嗎?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呀!”陳能寬卻回答:“新中國是我的祖國,我不能不愛她。”
1960年,陳能寬接受了一項神秘任務,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制,從此告別家人,在公眾視野中“消失”。直到1986年,陳能寬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一榮譽時,人們才猛然發現,“消失”了25年的陳能寬回來了。
25年“隱姓埋名”,陳能寬在干成驚天動地事的同時,卻常常在報獎時主動將榮譽讓給一起攻關的年輕人。團隊取得的發明創造和科技成果在報獎時,大家公認陳能寬應該排名第一,但他卻“利用職權”把自己的名字勾掉,將榮譽讓給一起攻關的年輕人。
郭可信院士今年也恰逢百年誕辰。與陳能寬一樣,郭可信也有勾掉自己名字的“壞習慣”,他總是認真仔細修改學生的論文,小到標點與圖釋。郭可信的學生回憶:“當郭先生把改好的文章還給我時,我發現他把自己的名字劃去了?!?/p>
15位迎來百年誕辰的院士,每一位都有精彩感人的故事。記者在啟動儀式上觀看了院士風采展以后,對王綬琯的故事印象深刻。王綬琯是我國現代天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被科學后輩們尊敬而親切地稱為“科學啟明星”。
潛心治學之余,王綬琯高度重視科學教育與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1999年,在王綬琯的倡議下,錢學森、王大珩、周光召等61位著名科學家聯合發起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大手牽小手”,探索我國青少年科學素質培養之路。
王綬琯把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看作是一項“科學教育”的前沿課題,并為此提前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其中包括把人才培養的重點對象定位為青少年。王綬琯始終希望自己也能為下一代人才培養出力,讓更多優秀的“科學苗子”學而有道,共同參與到祖國的科學建設中來。
更可貴的是,王綬琯堅決反對把俱樂部活動與升學掛鉤,他定下了這樣的基調:“不能把俱樂部的活動當成考試競賽的‘敲門磚’?!?/p>
據悉,2023年“科學人生·百年”主題宣傳活動旨在向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公眾系統展示15位百年誕辰院士的院士語錄、科學成就、科學精神和院士風采,傳播院士們矢志報國的崇高理想、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嚴謹求實的治學風范、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開幕式后,主辦方將陸續在全國范圍內的科研院所、高校、中小學校、展覽館、圖書館等地以多種方式展出院士風采展。
(中國科學院融媒體·聲像資源數據庫供圖)
(責任編輯:韓夢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