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是怎樣的城市?
朔州市,山西省轄地級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鄰內蒙古自治區,南扼雁門關隘,地貌輪廓總體上是北、西、南三面環山,山勢較高,中間是桑乾河域沖積平原,相對較低,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截至2023年2月,全市轄2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06萬平方千米。
1989年1月,國務院批準設立朔州市。朔州市是伴隨改革開放應運而生的一座新興城市,是右玉精神發源地;歷史悠久、人文厚重。自古中原農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碰撞交融。境內有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應縣木塔,現存最古老北齊長城,保存相對完整的有327千米,萬里長城和萬里茶馬古道在右玉殺虎口交匯。歷史上涌現出不少杰出人物,如三國大將張遼、唐代名將尉遲恭、后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明朝內閣首輔王家屏以及全國“雙百英雄”人物李林、改革開放杰出貢獻人物陳日新等。
朔州市有什么特產?
1、應縣紫皮大蒜
產于恒山腳下應縣小石口一帶,蒜皮紫紅,頭肥瓣大,辛辣味濃,外皮松而內瓣衣緊。如果把紫皮蒜放在大馬車輪胎下軋過去,就會看到一種奇怪現象,蒜頭在輪胎剛碰著的時候,只聽“啪”的一聲,便分成數瓣向兩側飛射出去,決不像一般蒜被壓碎。紫皮蒜做的蒜泥和一般蒜的蒜泥不同,一般蒜泥隔夜變色變味,而應縣紫皮蒜泥卻可以放二、三天,色味如初不
紫皮蒜品質優良,每到秋季上市,人們便爭相購買,或編成大掛吊在屋檐頭,或攜帶它鄉贈送親友。如今的應縣紫皮蒜,已成為出口的土特產品。當地諺語說:“應縣紫皮蒜,馬車軋不爛”,就是形容它的品
2、右玉羊肉
香味濃郁、肉質鮮嫩,肥瘦相間,肥而不膩、食之爽口。煮沸后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具有清香之味。右玉縣立足當地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豐富的林草資源,推行“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大力發展以養羊為主的畜牧業。目前,全縣羊飼養量達到65萬只,肉羊養殖戶達2.3萬戶,縣內涌現出玉羊公司等一批肉羊加工龍頭企業,不僅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發展。
3、平魯紅山蕎麥
朔州市盛產蕎麥。近年來,隨著農民市場經濟觀念的增強,蕎麥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大。含硒量居全國首位的平魯紅山蕎麥,千粒重38.8克,硒含量0.73mg/g,深受日本和東南亞國家青睞,多次入選國宴。蕎麥是原產于我國北方的古老作物。由于它生育期限短,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播種,逢災年用蕎麥補種、改種都可獲得一定的收成,是較為理想的救災、備荒作物。
蕎麥是雙子葉植物,在植物學分類上屬于蓼科,與單子葉、禾本科的小麥、大麥等麥類作物親緣較遠,在常見大田作物中幾乎沒什么近親,在很多方面也都表現得別具特色。栽培蕎麥有四個種,它們分別是甜蕎、苦蕎、翅蕎和米蕎麥。
甜蕎又稱普通蕎麥,其花中有蜜,能散發香味,引誘昆蟲,以花授粉;苦蕎又稱韃靼蕎麥,花器小,無香味,自花授粉,人工雜交極難成功;至于翅蕎和米蕎則是由于其所結瘦果棱薄呈翼狀或是瘦果兩棱之間飽滿欲裂,易露出果內的“米”而得名。總之,無論哪種蕎麥,它們所結的種子都有一堅硬的外殼并且是三棱型的瘦果,這在其它作物中極
4、應縣青椒
應縣青椒,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應縣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受季節影響,四季分明,氣候變化主要受西南氣流的控制,適宜種植辣椒。應縣青椒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堯舜時期,便有“堯傳子耕”之說,堯王讓其長子丹朱帶著五谷、蔬菜種子從平陽來到長子這塊地平水淺的沃土上開墾種植。
應縣青椒個大肉厚、色澤鮮艷、清脆味美、耐藏易運。生吃可當水果,烹、炒、煎、炸、煮、蒸、拌餡、腌制食之,香美可口,加工成青椒醬常年嘗鮮。收獲的青椒,口味奇特,嚼時“針扎”,含時“錐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