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說到朱元璋采取各個擊破的方式,先集中義軍主力,掃清集慶外圍之敵,孤立集慶;然后再率領部隊一舉攻克江南重鎮集慶。朱元璋站在集慶城頭,看著長江天塹,志得意滿,下令改集慶為應天府,從此走上了爭霸天下之路。
編輯?遙看中國歷史,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都是由北向南逐漸統一的,那么到底是為什么呢?
【資料圖】
一是北方地勢,易守難攻;東南地勢平坦,面對強大的騎兵,很難堅守。
二是北方民風彪悍,作戰勇敢,是絕佳的兵源地;南方人生性文弱,狡猾多變,經商者多,不適合當兵,連一代名將戚繼光也曾對浙江兵感到絕望。
三是三秦之地土地肥沃,可以籌集糧草,西北緊靠蒙古、新疆等產馬區,容易組建騎兵;南方雖然富庶,也是魚米之鄉,但是出不了良馬,很難組建強大的騎兵。
因此,在中國古代,你若是在北方暗中積聚力量,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等到時機成熟時,兵出函谷關,就可以勢如破竹,輕易平定江南,取得天下。
編輯?可是,我們朱元璋同志卻走不尋常路,先是打下應天(南京),然后再以此為根據地,平定江南,然后再派出大明第一名將徐達和大明第一猛人常遇春等人,不斷領兵北伐,最終統一中國。
第二年,朱元璋同志看中了長興,決定派一名戰將去取,那么到底該派誰去呢?
朱元璋派了一名不起眼的年輕將領去取,沒有想到此人順利拿下了長興,并且在長興堅守十多年,并多次以少勝多,大敗敵人,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跡,成為明朝兩大守護神。
那么明朝兩大守護神到底是誰呢?
一位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此人坐鎮孤城(洪都),硬是抵擋住了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創造了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不過因為個性上的缺陷,最后卻悲慘收場。另外一個就是我們下面要介紹的英雄--耿炳文。
編輯?耿炳文,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命好,是個官二代。父親耿君用是朱元璋麾下的管軍總管,渡江作戰中屢立戰功,后來在救援宜興時,被張士誠襲擊,耿君用力戰而亡。朱元璋感念耿君用的功績,令耿炳文承襲父職。
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讓耿炳文率兵進攻長興。耿炳文深受皇恩,一心想要報答皇恩,為國效力。耿炳文就像那剛出山的猛虎,身先士卒,銳不可擋,不僅打敗張士誠的大將趙打虎,順利攻占了長興,而且還生擒李福安等人。
明太祖朱元璋得知后,大喜,將長興改名為長安州,并任命耿炳文為總兵都元帥,守衛長安州。
這時,足智多謀的溫祥卿躲避戰亂,投靠到耿炳文的帳下。兩人經過交談之后,兩人都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他們都認為長興乃是古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來不得半點大意,于是兩人未雨綢繆,一起制訂實施了周密的防御計劃。
后來,張士誠命令左丞潘元明、元帥嚴再興率兵進犯長安州,卻遭到了耿炳文奮力反擊,最后大敗而回。張士誠惱羞成怒,再派司徒李伯升率兵十萬,分水陸兩路殺向長興。當時城內只有守兵七千人,情況十分著急,耿炳文不敢懈怠,他固守城池不出,雖然敵方攻擊十分猛烈,但是耿炳文采用不同的方式積極防御。
編輯?戰爭持續一個多月,張士誠的十萬大軍卻沒有占到一點便宜,反而還折了不少人馬。后來,朱元璋命常遇春率兵增援,李伯升聞訊后,棄營逃跑,耿炳文率領部隊出城追擊,追殺李伯升軍隊五千余人。
編輯?由此可見,耿炳文確實是個防御專家。他用七千守軍硬是抵擋住了十多萬大軍的瘋狂進攻,其守城能力不得不令人嘆服。我們都知道晚年的朱元璋害怕這些能征善戰,手握重兵的開國功臣們有一天會犯上作亂,危及到子孫后代的江山社稷,于是開始大肆屠殺開國功臣們,但是卻唯獨留下了耿炳文,那么朱元璋為什么要留下此人呢?
我想就是因為耿炳文這人在軍事上善于防守,卻不善于進攻。朱元璋肯定這樣想:即使耿炳文謀反了,因為此人不善于進攻,明朝最多只會丟掉一城,不會丟掉整個天下。而且當朱元璋殺盡身邊的功臣時,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真的有叛亂,那么誰能幫助他的子孫平定叛亂呢?答案是耿炳文,因為他善于防御,是幫助子孫后代守住大明江山的不二人選。
第二年,明太祖改永興翼元帥府為永興衛親軍指揮使司,任命耿炳文為永興衛親軍指揮使。不久,張士誠出動大軍,并派他的弟弟張士信來爭奪永興。耿炳文打敗張士信,并俘虜敵軍元帥宋興祖。張士信大怒,親大軍圍城。耿炳文和費聚迎戰,又大敗敵軍。《明史》上記載:
"長興為士誠必爭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眾,大小數十戰,戰無不勝,士誠迄不得逞。"
《明史》
意思是說,長興是張士誠的必爭之地,耿炳文在此堅守大概有十年之久,他以寡敵眾,大小戰役幾十次,戰無不勝,使得張士誠的目的始終不能得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