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投資者若是想要開始投資,許多環節都要親力親為,就算擁有強大技術和投研資源輔助,他們相對機構投資者的優勢也并不明顯,不過通過公募基金進行投資能夠部分彌補這一點。因為與其他機構投資者一樣,不少公募基金具有先進的投資理念,它們也可以進入一些中小投資者幾乎無法接觸的產品和市場,但它們對于中小客戶更加“友好”。根據統計,在有可比數據的公募基金當中,絕大多數的申購起點已經低于1000元,其中1419只的申購起點甚至不到1元,其他投資產品很少能做到這一點。
在可以“花小錢辦大事”的情況下,通過公募基金分散配置資產,對于投資者無疑優勢多多。
【資料圖】
(按照已公布申購起點的基金數據整理,左欄單位元人民幣,右欄單位只,基金數量以不同代碼計算)
那么,在已經過去的2023一季度,哪些基金能讓市場投資者“眼前一亮”?市場又對哪些基金產生了興趣?
股基整體表現強勁
在對數據整理之后可以發現,雖然A股2023一季度反復震蕩,但與之相關的基金仍然集體跑贏大市,取得了亮眼的回報。按投資類型計算,在剔除貨幣基金之后,一季度凈值增長率打平或跑贏滬深300(上漲4.63%)的公募基金共有3351只,其中可以投資A股的基金超過3000只。進一步分析之后可以發現,這3000多只基金當中接近60%是偏股混合及靈活配置基金,純股票型基金只有不到400只。
考慮到偏股混合基金在配置A股的權重上最低可以做到60%,靈活配置基金甚至可以低到0%,一季度能獲得這樣的表現并不令人意外,因為比起至少配置80%A股倉位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來說,它們在調倉時會擁有更大的自由度。
除此以外,考慮到一季度歐美地區多家金融機構相繼退場對市場造成的信心沖擊,不少QDII和商品型基金也發揮了避險作用。
(按照已公布一季度表現的基金數據整理,基金數量按不同代碼計算。以下統計時均剔除貨幣基金)
科技基金很“吃香”
但如果將視角切換到基金的業績排名上,情況將發生很大變化,因為今年一季度業績表現居前的基金當中,被動和增強指數型的基金占了非常大的一部分,有不少還與市場熱炒的題材有關。以一季度凈值增長率排名前50的基金為例,這當中有31只基金屬于指數型基金,其中有29只基金是被動指數型基金。從名稱上可以發現,這些表現居前的基金當中,有不少都涉及了云計算、大數據等概念,這些概念在一季度都錄得了不錯的表現。
事實上,大量科技類基金一季度表現居前,或許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公募“害怕錯過”的心理,財聯社在報道基金紛紛追捧AI概念時就曾經引用市場人士的觀點指出,AI“買了不一定被套,不買會失業”,拋棄新能源、消費、醫藥,調倉到AI似乎已成為基金獲取收益的捷徑。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表現居前的基金當中,還出現了純債基金的身影。但小編在核對之后發現,這些純債基金在今年一季度均公告稱遭遇大規模贖回,而按照現有的監管規定,這些大規模贖回帶來的贖回費都將計入基金財產,這可能是導致凈值大幅波動的原因之一。
(根據公開數據整理,黑底白字代表發生大額贖回的純債基金)
市場資金“自有看法”
不過,雖然科技類公募表現熱火朝天,但市場資金對此似乎并不感冒,它們的操作還是集中于傳統的ETF。
在對有可比數據的基金整理之后可以發現,一季度不論是市場份額增加還是減少排名前20的基金,幾乎都是被動基金,其中掛鉤港股互聯網和科技板塊的ETF尤其受到市場資金的青睞,甚至出現了單季度凈增加逾100億份的情況。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只掛鉤傳統指數的寬基ETF份額都出現了數十億份的減少,其中滬深300、上證50、創業板50掛鉤的ETF這一點尤為明顯。
合理推測,傳統寬基ETF和板塊ETF在份額上出現如此明顯的反差,可能與市場的風格輪動有一定關系,因為基金份額居前的酒、光伏、半導體等板塊大多屬于順周期,在經濟回暖的情況下可能更具彈性,市場自然有追逐的動力,當然這一點還有待進一步的證明。
(根據公開數據整理)
基金經理有話說
當然,對于所負責基金一季度的運行情況,基金經理們自然最有發言權,他們也對后市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根據上海證券報的報道,截至一季度末,首批公布一季報的中庚基金丘棟榮所管理的5只基金股票倉位均超過92%,其中有基金的股票倉位更超過98%。丘棟榮表示,基于股權風險溢價的資產配置策略,權益資產估值仍處于低位,因此積極配置權益資產,保持了較高的權益資產配置比例,并積極配置港股。他同時指出,A股上漲帶動了整體估值水平小幅提升,但各類估值指標仍較低,并且隨著企業盈利見底回升,權益資產機會大于風險。
至于國投瑞銀基金的施成則是在多只基金中重倉新能源行業,雖然有個別基金一季度出現超過5%的虧損,但基金份額并沒有明顯變化。對于未來的走勢,施成認為,2023年全年的行情可能更趨于成長風格,后續行情的演繹有可能實現虛實切換,具有業績的成長股將迎來機會。
〖 證券之星資訊 〗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