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都花哪兒了”?通過一組組數據,南昌財政的“民生賬本”清晰可見,財政穩經濟惠民生的支撐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市財政局數據顯示:
1-7月,全市用于民生方面財政支出390.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83.7%。
上半年,返還穩崗補貼1.91億元,惠及企業2.62萬戶,惠及職工50.54萬人。
1-7月,我市下達高齡老人生活補貼資金7445萬元,惠及80歲以上老人13萬人。
1-7月,市財政已下達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6.04億元,惠及困難群眾11.1萬人。
把錢花在就業保障上
“公司有一萬多名員工,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有了5400萬元的緩繳資金,真有‘絕渡逢舟’的感覺。”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鈴股份”)人事主管劉苛對記者說。江鈴股份是全國重要的各類救護及防疫車輛底盤生產企業。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面臨上下游產業鏈斷供、人員不足、物料緊缺等困難。政府部門及時出臺的階段性緩繳社保費政策如同“雪中送炭”,在保障了一萬余名員工權益的同時,有效緩解了企業生產經營的壓力。
江鈴股份職工社保緩繳是我市嚴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的一個縮影。在新一輪利好政策的支持下,萬千企業迸發新活力、展現新姿態。“為助推市場主體提升吸納就業的能力,除延續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降低征收費率政策外,我市還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并按規定將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提高至90%,符合條件的服務業市場主體可先發放。”市財政局社??迫壷魅慰茊T王玫介紹,到6月我市共返還穩崗補貼1.91億元,惠及企業2.62萬戶,惠及職工50.54萬人。
初秋時節,在灣里太平鎮紅嶺分場大家灣村一荷花池內,荷花的花瓣開始逐漸凋落,蓮蓬獨立于纖細的蓮梗上,形狀獨特,別具一番風韻美感。
“我去年種蓮蓬政府補貼了1萬塊錢。”種植戶楊明口中的“補貼”是我市農村陽光助殘就業補助。“以前我僅種了1畝蓮蓬,得知政府有了補助政策,我將種植面積擴大到4.5畝。”因為身患殘疾不能干重活,村里給楊明安排了在月亮灣景區收停車費的工作,再加上自己每年種植蓮蓬增收,日子越過越好。
優化殘疾人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是我市鞏固拓展、實現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生動實踐。我市財政部門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對市級創業孵化基地給予一次性建設補助和年度運營補助,最高分別不超過60萬元和100萬元/年;對服務點和共富車間按營業面積和殘疾人就業人數給予不超過8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助,同時結合殘疾人就業人數給予一定的就業補助,最高不超過10萬元。
穩就業,就是穩增收。對企業符合條件的就業人員,按全日制本科3000元(技師)、全日制大專(高級工)1000元給予企業新增就業崗位補貼;對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按10萬-50萬元的標準給予工作經費補貼;下達就業補助資金2.25億元,用于支持企業在吸納高校畢業生過程中實施一次性獎勵、就業見習補貼、一次性留工培訓等……在靶向投放各項穩崗引才資金政策的引導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才涌入南昌,為南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把錢花在社會救助上
“感謝社區一直惦記和關心我,你們給了我生活的信心。”中秋節前夕,面對上門來探望的社區書記翁學軍及志愿者,張玻激動地說。家住江紡四區14棟的低保戶張玻長年癱瘓在床,社區不僅為老人申請了每月的護理照料補貼、低保金共986元,還根據老人的需求安排了志愿者上門服務,照顧起居生活。
今年以來,我市聚焦弱勢群體、兜牢民生底線,穩步提升困難群眾保障標準。2022年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保障標準分別達855元/人·月、1120元/人·月,重度殘疾孤兒、其他殘疾孤兒照料護理補貼標準提高至1480元/人·月、1380元/人·月。到今年7月,市財政已下達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6.04億元,惠及困難群眾11.1萬人。
為提升社會救助效率,優化審核確認程序,我市民政部門將低保等社會救助事項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由鄉鎮(街道)負責社會救助申請的受理、審核和確認工作,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時限縮短至15個工作日,確保社會救助審批權限委托工作放得下、接得住,用得順、管得好。
今年上半年,家住青山湖區站東街道的梅志(化名)因患有尿毒癥進行了腎移植手術。梅志的門診慢性病醫療費用是33434.2元,因器官移植抗排異治療屬于I類門診特殊慢性病,經基本醫療保險報銷20060.54元后,加上醫療救助報銷10030.26元,最終梅志本人負擔3343.4元。“有了救助報銷,大大減輕了經濟負擔,讓我重燃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梅志說。
2022年是實現鞏固拓展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深化之年。我市聚焦重點人群,“真金白銀”地落實困難群眾醫療幫扶政策。“特困供養對象、孤兒醫療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及其他保障措施后,剩余部分均由當地財政兜底解決。今年市財政安排醫療救助補助資金3000萬元,切實做好困難群眾醫療費用兜底保障工作。”市財政局四級調研員高英保說。
群眾關心期盼什么,政府“真金白銀”就投到哪里。今年市財政還安排了26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臨時應急補充救助,對遭遇突發性、緊迫性、災難性困難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對象,及時實施臨時救助。“按照‘小額先行救助’‘一次性審批、分階段救助’的原則,根據鄉鎮(街道)大小、人口等實際情況向鄉鎮預發5萬元-30萬元左右備用金。”市民政局救助科科長朱國保介紹,到今年6月,我市已實施臨時救助2524人次,發放救助金額528.7萬元。
把錢花在養老服務上
9月4日12時,鐵路二村的72歲居民葉金漢準時出現在“老鐵食堂”,點了紅燒排骨、紅燒南瓜、青菜碎,還喝了一碗免費的紫菜蛋湯。“一共12元,還省時省力,比自己買菜做飯實惠多了。”葉金漢說。
西湖區鐵路二村“老鐵食堂”是我市打造的眾多老年人幸福食堂之一,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引進第三方服務單位運營管理,為社區老人提供一日三餐。“市、區財政每年對城市助餐點給予建設補貼(每個站點不超過5萬元)、運營補貼(1萬元-3萬元)和助餐補貼(市、區兩級財政各補貼3元/天·人)。”西湖區民政局社會救助中心主任陳巧說。據了解,全市已建成具備助餐功能的長者食堂、社區食堂97個,打造“15分鐘社區居家養老就餐服務圈”。
為構建高質量養老服務體系,我市財政部門還安排專項經費支持養老服務設施空間布局規劃(2021-2035年)項目。“安排并撥付專項資金151萬元用于購買老年人助餐服務設備及配套軟件,預計將覆蓋1350個助餐點,切實解決老年人就餐難。”市財政局社??仆蹯o說。
據統計,我市現有戶籍人口543萬人,其中60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103萬人,老齡化率達18.97%。隨著老齡化社會來臨,老有所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推進養老服務領域改革,不斷增強養老服務供給能力是民心所向、更是政之所為。
讓“銀發族”的便捷生活觸手可及,需要實際行動予以實現。為此,我市強化養老服務資金保障,2022年市本級籌集養老服務相關資金7200萬元,用于落實養老機構建設和運營補貼、社區嵌入式養老院一次性建設補助、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養老信息平臺建設等項目,支持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到今年7月,我市已下達高齡老人生活補貼資金7445萬元,惠及80歲以上老人13萬人。同時,推動專業養老服務向老年人床邊延伸,撥付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資金5423萬元,預計將為符合條件的困難老年人建設5000張家庭養老床位,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不少于10000人次,進一步鞏固家庭養老基礎地位,促進居家、社區、機構養老融合發展。
民生是穩定之基,和諧之本。今年以來,我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首要任務,堅持財政資金向民生傾斜,整合多方資源,持續發力補齊民生短板,織牢織密民生“保障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增強。
張玥 記者鄔靚/文 林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