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短板,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是中央交給武漢的一道“必答題”,而老舊小區改造是造福群眾的民生工程、擴大內需的發展工程、面向基層的治理工程。
武漢市按照國家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將老舊小區改造列為2021年市政府民生實事、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市政協2號建議案,并按照“政府主導、居民參與,補齊短板、建管并舉”的原則,由武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牽頭協調推進落實。市房管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作為工作重點,不斷完善改造工作政策機制,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以“繡花針”精神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讓黨的惠民政策在居民家門口“開花結果”。
2019年以來,全市已累計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103個,完工838個,惠及居民約30萬戶,我市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圓滿收官。
2021年,全市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419個,完工455個,惠及居民約20萬戶,超額完成2021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完成300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通過改造,老舊小區昔日逢雨必漏的屋面墻面整治如新,雜亂無章的蜘蛛網消失不見,扛壇子氣上樓的日子一去不返,重新修整的路面和加裝的電梯使出行更加方便,全新打造的休閑廣場讓老舊小區變身為公園,居民的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據悉,“十四五”期間,全市還計劃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004個。2022年完成改造350個,一個個老舊小區將迎來“新生”,實現完美“蝶變”。
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 靚點看點集錦
江岸區
適老化改造解決“下樓難”問題
協昌里小區加裝電梯獲居民點贊。
老舊小區大多沒有電梯且老年居民偏多,老年人“下樓難”是普遍問題。
2021年,江岸區老舊小區改造完工38個小區,新開工50個小區,其中共加裝電梯21部,目前正在加裝13部。改造中,通過向居民宣傳加裝電梯有補貼的“天時”,積極勘察小區地質條件、房屋構造的“地利”,引導街道社區和居民齊心協力形成“人和”,大力推進加裝電梯惠民工程,助力解決老小區居民下樓難問題。
協昌里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共有房屋8棟,居民614戶。該小區改造內容包含雨污管道分流、通信管線、道路翻新、樓道修繕、消防安防改造、房屋立面修繕、加裝電梯等多項,重點解決老年人出行難問題,改造后得到小區老人的大力點贊。
江漢區
宜居型小區吸引居民“回流”
西馬新村小區改造后打造全新的鄰里廣場。
公共部位老化、公共區域破損是老舊小區主要的環境短板之一。
2021年,江漢區老舊小區改造完工36個小區,新開工52個小區。改造中,為提升老舊小區的宜居環境,針對建筑和公共區域老化破損問題,聘請專業機構實施全過程、精細化的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老舊小區高質高效樣板工程,改造后很多老舊小區居民都從外回遷,如循禮西馬片小區就搬回了200多戶居民,增強了小區的吸引力。
西馬新村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共有房屋23棟,居民1225戶。改造后,滿是坑洼的破損水泥路面被修整刷黑,林木密集的廢棄閑置區變成漂亮的休閑廣場,廣場外鋪了400米長的環形塑膠跑道,方便孩子游戲、居民跑步鍛煉。
硚口區
智慧型小區引領生活新時尚
榮東小區設置電子智能垃圾回收箱。
小區雖“老”,但通過智慧科技的改造加持,一樣能夠煥發勃勃生機。
2021年,硚口區老舊小區改造完工16個小區,新開工20個小區。改造中,硚口區率先落實管網入地,拔除電線桿100余根,強、弱電線纜全部實現入地。同時,大力推行智慧改造,對路燈、視頻監控、門禁系統全面升級,讓居民在科技生活中感受到安全感。
榮東小區建于上世紀60—90年代,改造范圍共26棟,涉及居民1609戶,改造時著力于“看不見”的地下管網,解決社區居民最實際的用水、用電、用氣困難,特別注重改造中創建智慧試點小區,新增電子信息宣傳欄,路口設置監控攝像頭、引導屏、IP廣播,設置電子智能垃圾回收設施,活動廣場設置互動數字場地,讓居民在科技化的智能生活中體驗新時尚。
漢陽區
改造重文化 管理可持續 提升群眾幸福感
倒口西村二院小區在中心景觀和公共空間融入文化元素。
“千樓一面、處處一樣”是早期城市建設過程中居民區過于追求一致性的歷史印記。
2021年,漢陽區老舊小區改造完工32個小區,新開工20個小區。改造中,結合漢陽地域和歷史文化,通過微改造、微拆遷、微建設等方式,既建好項目,又講好故事;改造后所有小區引入紅色物業,實現了老舊小區的長效治理。
漢陽倒口西村二院建于上世紀90年代,共有房屋8棟,居民502戶。改造中,結合漢陽地區的“漢陽樹”“鸚鵡洲”等洲頭文化,對小區內的中心景觀和公共空間融入文化元素進行重新打造。
武昌區
“百姓大舞臺”讓居民更舒心
首義路小區建設3500平方米的百姓大舞臺,豐富群眾生活。
老舊小區硬件改造的重要目的,是為了人居尺度更舒適,力爭讓每一個小區,都有一處開敞的公共活動空間。
2021年,武昌區老舊小區改造完工38個小區,新開工54個小區。改造前,全面摸底,廣泛征求民意;改造中,重點突出解決居民的迫切需求項目,如公共空間的打造、養老服務的引入等,力求改造后讓居民住得更舒心。
首義小區建于上世紀80年代,是武漢市最早的居民小區之一,共有房屋38棟,居民2121戶。改造后,在中心廣場處建立占地約3500平方米的百姓大舞臺,設有多個換衣間,看臺可供約150人觀看,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青山區
黨建引領提升居民歸屬感
現代花園小區新建兩層樓的黨群服務驛站。
老舊小區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紅色力量”、黨建引領是這項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2021年,青山區老舊小區改造完工110個小區,新開工46個小區,改造中以黨建為引領,形成了社區、業主代表、代建、施工、監理、設計等“六方聯動”的特色機制,改造專班聯合街道和社區,通過黨員教育、培訓、社團活動對居民進行宣傳,還發動黨員骨干帶動居民參與,廣泛聽取居民意見,合理制定改造方案,統籌推動改造工作的順利推進。
青山區現代花園A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末,共有房屋15棟,居民848戶。改造后,新建兩層樓的黨群服務驛站,增加居民活動空間,方便A區居民在家門口享受社區提供政務代辦、便民服務等工作,推動基層治理服務陣地向群眾家門口覆蓋。
洪山區
老舊小區變身休閑公園
綠之苑小區將休閑綠地打造成居民休閑娛樂的小花園。
有樹還要有景、綠地升級花園,環境提檔升級是縮小老小區與新小區差距的重要措施。
2021年,洪山區老舊小區改造完工56個小區,新開工67個小區。改造中,統一規劃設計,集中成片改造,著力解決老舊小區基礎設施配套不全、共用設施設備破損老化、環境臟亂差等問題,將綠化提升、景觀優化作為改造提升重點,改善居民人居環境。
綠之苑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末,共有房屋10棟、居民390戶。改造中,以居民活動場所的修補為重要內容,將架空場地改造成納涼休閑、閑話家常的休閑廣場;將原來的休閑綠地打造成有居民娛樂、健身設施、休閑涼亭的小花園。
江夏區
停車不再難 生活更美好
城北小區改造后新增停車位,解決居民停車難題。
老舊小區機動車停車位嚴重不足也是“先天性”問題。
2021年,江夏區老舊小區改造完工54個小區,新開工27個小區。改造過程中,除屋面、墻面、路面、排水等滿足居民生活條件的改造外,還增設停車位、改善綠化、新增便民設施等內容提升小區整體環境,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滿足感。
城北小區東區建于2000年,共有房屋16棟、居民546戶。改造中,針對小區車位較少、車輛亂停亂放等問題,重新對小區停車位進行規劃,改造后新增58個車位,有效解決停車難的問題。
新洲區
智能電動車棚讓居民更方便
教師村小區新增電動車智能停車棚。
提升類設施改造是適應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變化的便民新舉措。
2021年,新洲區老舊小區改造完工14個小區,新開工8個小區。改造中,除了滿足居民急盼解決的基礎類改造外,還增加了提升類設施改造,如新建電動車停車棚、停車場配建及優化,公共部位修繕、功能用房的建設等。
教師村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共有房屋17棟、居民368戶。改造中,針對小區內電動車多的實際情況,征求居民意見,在小區內的現有公共區域科學合理選址,新增電動車停車棚和充電裝置。
紓民困 解民憂 補短板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痛點堵點
2021年,市房管局堅持地上地下統籌、硬件軟件并重,統籌協調城建、城管、規劃、水務、電力、通信等多個部門共同推進改造工作,共拆除老舊小區違法建設1479處共20萬平方米;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含正在施工)110余部;改造二次供水設施560處,雨污分流設施97個,雨污水管網125千米,供電線路258千米,小區道路94萬平方米,燃氣管網197處共187千米,消防設施776處,消防通道413處,安防設施239個;完成管線規整232萬米,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屋(站)90座;積極推進100個小區綠化提升工作。
水
供水、積水、滲水問題齊解決
雨后的東方花城小區。
供水壓力不足、積水排出不暢、屋頂漏水嚴重、墻面滲水多發……作為江城的武漢,老舊小區卻多面臨“水患”,涉水改造因此成為重中之重。
在江岸區,協昌里小區一次性解決了長期困擾居民的65處滲漏點,得到交口稱贊。位于漢江北岸、比鄰東風公園的硚口區東方花城小區,有1000多棵原生大樹及超大綠化廣場,曾是名副其實的“花城”。老舊小區改造前,這里曾一度淪為“水城”。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后,該小區的積水問題成為歷史,小區居民把穿了多年的長筒套鞋扔進了垃圾桶。
青山區青教花園由于年久失修,存在樓頂和立面出現大范圍漏水,下水管網排污不暢等問題。被納入改造后,該小區黨建引領作用明顯,居民參與度高,改造中用上了“繡花針”功夫,“六方聯動”及時解決改造困難和問題,居民點贊:“大雨檢驗出了改造效果。”
漢陽區知音西苑小區是漢陽區二次供水改造的小區中體量最大的一個,也是武漢市最大的改造點位之一,房屋老舊、地下管線錯綜復雜、人流量密集、車輛繁多、施工難度大。小區被列入改造后,對所有供水設施進行了全面改造升級,包括更換庭院管、樓棟立管、遠傳智能水表,還新建了轉壓泵房和水箱,前后歷時90天,小區入戶通水率達到98.7%。
電
讓居民用電保障更有力
芳草園小區管線入地后更美觀。
用電既是民生問題,也是安全問題,管線入地解決了不少老舊小區的這兩大難題。
漢陽區芳草園小區建于2000年,共有房屋10棟、居民493戶。因建成年代較久,小區內電線雜亂,改造中專門進行了管線入地工程,有效解決了居民反映突出的安全隱患及小區環境美觀問題。
蔡甸區旅游公司宿舍建于上世紀80年代,共有房屋5棟、居民100戶。針對小區內老年人多、電動車多的實際,在小區公共區域內,新增電動車、自行車停車棚和充電裝置,方便群眾停車、充電,解決車輛亂停和“飛線”充電安全隱患等問題。
氣
消除城市天然氣使用盲區
東西湖麗山小區燃氣改造現場。
燃氣安全是近年國家、社會非常關注的大事,但由于歷史原因,部分小區、部分居民仍沒能用上安全、便捷的天然氣。
硚口區漢正花園建于上世紀90年代,天然氣由業主自主報裝,但最初部分業主并未報裝,改造前小區內仍有8戶業主未安裝天然氣,一直使用液化氣,不僅不方便,還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漢正花園被納入漢正街片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后,漢正街辦事處多次與市天然氣公司進行協調,最終為8戶業主成功安裝天然氣管道。
東西湖區麗山小區,建于2000年,共有房屋3棟,居民105戶。東西湖區協調解決地形及氣源條件限制的“攔路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終于完成麗山小區燃氣管道工程建設,小區105戶居民足不出小區實現“壇子氣”到天然氣的轉換。
路
道路升級讓老齡小區煥發新生
改造后的惠濟路42號新增了休閑步道。
老舊小區的居民,不僅要有路走,還要走得好。
洪山區江宏花園A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共有房屋13棟、居民437戶。按照最初的設計規劃,這個小區并沒有綠道。改造中,居民反映小區多處道路無法走通,為此特別設計了一個環狀健身步道,步道繞小區外圍轉一整圈,約長700米,由透水紅磚鋪成,既方便又美觀。
江岸區惠濟路42號建于上世紀50年代,共有房屋6棟、居民211戶。由于小區老年人居多,室外活動空間非常緊張。改造中,對小區道路系統重新梳理,室外道路不設高差而采用顏色進行人車分流,其余步道不設臺階采用緩坡;充分利用小區內原有的空余空間改造為特色環形健身步道,結合小區盡端消防回車場地兼設羽毛球等靈活運動廣場,小區公共空間品質和活力得到了質的提升,受到居民的好評。
網
清除“蜘蛛網” 還老小區清爽天空
改造后的蔡甸交通宿舍小區實現“四網合一”。
在老舊小區,一根通信線,往往是“斬不斷、理不斷”、有礙觀瞻的主要來源。通過改造,不少小區實現了“四網合一”,多年的“蜘蛛網”一掃而光,小區的天空重新清清爽爽。
蔡甸區交通宿舍小區,以往纏在空中、絞在墻上的“蜘蛛網”不見了,整個小區不僅整潔清爽,而且更安全了。據了解,蔡甸區納入“四網合一”改造范圍的老舊小區共有18個,包含88個樓棟、212個單元、2608戶,目前已完成改造的有交通宿舍、旅游公司宿舍、稅務宿舍等11個老舊小區;正在施工的還有7個小區。
消防
讓老小區消防應對能力更強
江宏花園C區增設室外消防一體化水箱。
消防無小事、防范在平時。為加強老舊小區在消防設施上的短板,改造過程中各區紛紛通過新增消防系統、打通消防通道等措施,提升老小區的消防應對能力。
洪山區江宏花園C區建于2000年,共有房屋18棟,居民868戶。去年底,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開工,目前已完工。多次民意調研了解到,小區消防安全隱患問題一直是埋在居民心底的一根刺,為此,該小區安裝室外消防一體化水箱、消防增壓泵房1個、消防管道4200米、室外消防栓系統12個、室內消火栓系統350套、增設680個滅火器、消防疏散指示牌365個、應急照明燈365個等,徹底解決消防隱患,保障居民人身和財產安全。
拆違
“三面齊拆”拆得快、改得快、改得好
維善里小區拆違后樓頂整齊美觀。
老舊小區改造,第一步就是要拆除樓面、墻面和地面的違建,為不堪重負的老房子松綁。各區在改造中創新思路、同心共管、黨員上前,通過大力度拆除違建,不僅讓老小區恢復本來面貌,也為后續改造和長效管理打下良好基礎。
江漢區民意街維善里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小區建筑屋面、道路院墻、樓頂樓道長期破舊不堪,僅樓頂歷史存量違建即有75處,占地3100平方米,2020年9月被納入江漢區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社區召開了改造動員大會后,黨員帶頭自拆,帶動居民自發拆違。社區同時幫助居民做好拆違后的防水服務。僅用了3個月,該小區完成所有拆違工程。
漢陽區建港社區長航新村小區,建于上世紀70年代末,共有房屋30棟、居民1563戶。改造施工前,共有樓頂和地面違建共計5000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啟動后,社區成立了由街道公共管理辦、綜合執法中心、社區、正陽物業公司等組成的拆違專項工作組,根據摸底情況,制定了“自拆一批、幫扶一批、強拆一批”的工作方案,僅用20天就拆除了3400平方米的小區違建,在漢陽老舊小區拆違速度中排名靠前。
漢陽區玫瑰西園建于上世紀80年代,共有房屋65棟,居民3065戶,因小區老舊,樓頂違建現象突出,改造后樓頂違建全部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