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廣州發出第一張居住權登記證明,標志著廣州市居住權登記正式落地。但由于居住權登記仍然是新鮮事物,不少市民對居住權登記的適用情況還不甚了解,近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對這一問題進行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首次以立法的方式在我國確立了居住權。其中,第三百六十六條規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第三百六十八條規定,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2021年7月26日,廣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為家住越秀區的李女士頒發廣州第一張居住權登記證明,此后兩天又連續發出3張居住權登記證明,標志著廣州市居住權登記正式落地。
今年7月廣州發出第一張居住權登記證明。
據悉,居住權首次登記的三種適用情形——以合同方式設立、以遺囑方式設立、以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的生效法律文書設立,具體是個什么情況?
以合同方式設立
李女士退休后,打算賣掉原來的舊宅,再投入一筆積蓄,換一套交通方便、配套成熟的新宅,安度晚年。想著以后房子也是留給女兒的,不如干脆登記在自己已成年的女兒名下,省卻女兒在自己百年歸老以后再辦房屋的繼承登記了。但是畢竟這是自己唯一的一套房子,而且積蓄也投入大半,李女士又不免有所顧慮。
一次在和朋友聊天中,李女士了解到,房子除了所有權,還可以設立居住權。她可以通過和女兒簽訂居住權合同、辦理居住權登記的方式,保障自己的權利,解決自己的后顧之憂?;丶液?,李女士和女兒一商量,女兒非常支持母親的想法,兩人高高興興購入了新房,辦理了產權證。隨后母女倆簽訂了居住權合同,約定李女士有生之年均可以在該房屋居住,并帶齊身份證明、居住權合同等申請資料到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了居住權登記證明。
以遺囑方式設立
劉女士和前夫離婚后,與張先生組成了二婚家庭。沒料到兩人一起生活數年后,丈夫張先生卻不幸因病離世。張先生去世前,立下遺囑,將其個人所有的一套房產,歸其與前妻所生的兒子所有,而劉女士再婚之前仍然可以在這套房子中居住。
了解到房屋居住權的設立應辦理登記,丈夫去世后,為了保障自己的權利,劉女士持身份證明、生效遺囑、遺囑人死亡證明等申請材料,與該房屋的繼承人到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了房屋的居住權登記。
以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的生效法律文書設立
王女士最近有點煩。因感情不和,王女士向丈夫吳先生提出離婚,吳先生同意離婚,但雙方在財產分配、房屋歸屬等問題上未能協商一致。兩人經過反復溝通,依然無果,王女士遂向法院起訴離婚。
后經法院判決,王女士獲得吳先生名下一套住宅的居住權。“官司”雖然打完了,但王女士知道,還要辦理房屋的居住權登記才妥當。于是王女士攜帶法院生效判決書、身份證明等資料,向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辦理該房屋的居住權登記。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居住權可以依據合同、遺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的生效法律文書設立。居住權的設定將房屋的居住權和所有權分開,滿足“房子不歸我,但我卻能住”的訴求,對保障特定弱勢群體“居者有其屋”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居住權涉及大家日常生活的諸多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財產分配場景,未來居住權登記還將在以房養老、保障房制度等場景中應用,在社會民生中發揮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市民可以通過“廣州不動產登記”微信公眾號、“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政務網站、各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窗口及自助查詢機免費、方便快捷地查詢居住權登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