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社上海9月17日電 題:美術館里的上海都市生活新體驗
中新社記者 許婧
上海是中國擁有最多美術館的城市,去美術館“看展”正獲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
美術館見證并凝聚著上海城市形象的發展歷程,體現著上海這座城市的地域特色以及文化趨向。如上海藝術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張磊所說,在美術館的推動下,上海在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屬性之外,增添了更多的藝術與文化屬性,其多元、包容的現代化大都市的形象也由此更加豐滿、立體,在眾多大城市中更顯別具一格。
“抵達美術館,即抵達一種想象,把自身從現實維度中釋放、從日常中釋放,抵達更多樣的文明和生命體驗。”《行走上海美術館》一書作者潘麗17日在“看得見的美術館——《行走上海美術館》新書分享會”上說,相比傳統的美術館建筑,現代美術館在建構時都會考慮到“公共性”;人們來到美術館也不只為參觀展覽,還希望獲取更為開放的藝術體驗和更豐富多樣的其他活動體驗。
黃浦江、蘇州河作為上海的主要水脈,近20余年來發展孕育出一條傍水而生的藝術脈絡。蘇州河全長約6.3公里的濱水空間,至2023年已分布了100多處大小藝術空間,黃浦江兩岸更是匯聚了多重藝術地帶。
《行走上海美術館》梳理了上海“一江一河”沿線的主要美術館,以“水系”這一地理學概念重新排布了城市公共藝術版圖,從建筑設計、策展、運營等多方面介紹了15座具有代表性的美術館,其中包括由煤倉、電廠、車間等工業遺跡變身的美術館,戴衛·奇普菲爾德、讓·努維爾、安藤忠雄等建筑大師的傾力設計之作,坐落于濱江步道、外灘、里弄洋房、商場、寫字樓里的美術館等,勾勒出一張清晰生動的“上海美術館地圖”。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坐落于南浦大橋邊的黃浦濱江沿岸,其建筑前身是南市發電廠。原電廠的附屬設施、高達165米的大煙囪也轉身成為PSA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