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人的浪漫,從來不是直言愛你。以詩言情,托物言志,將感情寄托在一筆一畫、一物一景之間,才是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七夕來臨之際,天山網推出特別策劃“古人的浪漫”,從新疆出土的《韓朋賦》文書、心形金飾、銅鏡等文物落筆,娓娓講述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幸得識卿桃花面,從此阡陌多暖春。愿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在古代
人們追求浪漫愛情的方式多種多樣
(相關資料圖)
或寫詩表意,或以樂傳情,或贈送信物
今天
我們就通過在新疆出土的這面銅鏡
來感受古人的浪漫
銅鏡里的“人龍之戀”
銅鏡不但是古人照面飾容的日常生活用具,還是愛情信物和寄托情思之物,在詩詞歌賦中也經常出現,如徐德言所作《破鏡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雷琯的《古意四首·其一》“郎如青銅鏡,照面不照心”都提到了銅鏡。
柳毅傳書故事鏡 圖片來源:新疆是個好地方微信公眾號
古人還將情懷寄托在銅鏡之上,在銅鏡上刻畫愛情故事,表達對美好愛情的期待與追求。如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宋代“柳毅傳書故事鏡”,畫面感很強,鏡背上方是一棵大樹,樹上枝葉茂盛。銅鈕左側為龍女和婢女的畫像,只見臨別之際,龍女表情凝重,發髻端莊,身著長衫,踩蓮花于水上,雙手疊交向前,仿佛是對柳毅訴說著自己的不幸遭遇。銅鈕右側為柳毅,頭戴幞(fú)頭,身著長袍,正在與龍女拱手告別。
柳毅傳書銅鏡 圖片來源:阿勒泰地區文博院微信公眾號
另一面由阿勒泰地區文博院收藏的“柳毅傳書銅鏡”,其畫面以鈕為界,淺浮雕出陸地和河水上下兩部分。陸地上沿著鏡緣左側伸出一株古樹,樹下一男一女,女子衣帶飄拂,男子面向女子,身子微向前傾,雙手拱起,男女互作傾訴姿態,一侍童在遠處扶馬佇立等候,草地上有野草、山花和幾只不同姿勢的羊。
這兩面銅鏡上的圖案均取材于唐代李朝威的愛情傳奇小說《柳毅傳》:一位名叫柳毅的書生,赴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落榜,在取道涇陽返鄉途中,遇見一位容貌美麗的姑娘在荒郊野外孤零零地放羊。經過詢問得知,這位姑娘是洞庭湖龍王的三公主,遠嫁到此做了涇河龍王的兒媳,然而,丈夫終日尋歡作樂,對妻子薄情寡義,龍女無法忍受這般虐待,她請求柳毅幫她送書信到洞庭家中。柳毅非常同情龍女的不幸遭遇,懷揣書信,日夜兼程,將龍女托書親手轉交給了洞庭龍王。龍王得知愛女受難,非常傷心,他弟弟錢塘君,立刻誅殺了涇河逆龍,救出了龍女。最后,柳毅和三公主互生愛慕之情,喜結良緣,夫妻相敬如賓,白頭偕老。
這兩面銅鏡講述的均是故事的前半部分,樹下男女形象就是表現龍女遇柳毅傾訴的情景。
寄情于鏡 映照不一樣的浪漫與柔情
柳毅傳書的故事流傳甚廣,經久不衰,戲劇、書畫、曲藝等多種藝術形式中都有以“柳毅傳書”為原型的藝術作品。宋金元時期,以這類神話故事為題材的銅鏡相當流行,在很多出土的銅鏡上,都有著愛情的痕跡。
“柳毅傳書故事場面青銅鏡”,宋金時期,1964年黑龍江省阿城縣出土,國家博物館收藏。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
“柳毅傳書鏡”,宋金時期,天水市博物館收藏。圖片來源:中國甘肅網
“柳毅傳書人物故事鏡”,元代,寧夏博物館收藏。來源:寧夏新聞網
與人朝夕相伴的銅鏡,承載著永遠相守的美好愿望,它不僅可以照見愛人的容顏,更是影射“安康、圓滿、幸福”的愛情信仰。
監制:丁濤、楊濤
策劃:羅玲、紀洲、崔導勝
編輯:崔導勝
視覺:繆蓉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寧夏新聞網、中國甘肅網、新疆是個好地方微信公眾號、阿勒泰地區文博院微信公眾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