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
第六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剛剛落幕,接踵而至的星天地獨庫天路演唱會、寧峰交響音樂會、新疆之夜金山愛樂樂團音樂會、迷笛音樂節、平行時空音樂嘉年華等演出令人目不暇接,幾乎犯“選擇困難癥”。有網友意猶未盡地曬出自己的舞蹈節“觀劇之旅”,還有網友開玩笑“再這樣扎堆演下去,對錢包就不禮貌了”。
(資料圖片)
這個夏季,演出熱、旅游熱、展覽熱、節慶熱、夜經濟熱,仿佛次第點燃的煙花,璀璨著新疆的夜空。
新疆博物館系列發布的“天宮市集”文創。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高芳攝
預約觀展、上鬧鈴搶票、購買文創和演出周邊產品……當代年輕人熱衷的這些文化消費行為,正在成為主流和剛需。有人說,這一屆年輕人是最愿意為文化買單的一代人,他們對文化如此旺盛的需求,讓文化產業成為今天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更是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新引擎。
文化產業作為滿足人類精神文化需求的現代文化生產、傳播和消費形態,既是消費社會、大眾流行文化催生下的當代文化的主要表征形態,也是現代服務業所代表的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核心業態。
我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文化產業優勢得天獨厚。近年來,一批批深耕文化領域、緊跟時代步伐的文化企業在我區脫穎而出,基本形成了涵蓋演藝業、文化娛樂業、文化旅游業、工藝美術業、藝術品業、動漫業、文化會展業、創意設計業、網絡文化業、數字文化服務業的文化產業發展體系。它們在活躍文化市場、促進文化創新、增加社會就業、豐富文化供給、提高各族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銳意進取,堅持改革創新發展,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用心創作文化精品,為我區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與活力。
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文化市場消費新需求和新場景不斷增多,催生出許多新業態、新模式,也考驗著文化企業的創新求變能力。同時也要看到,我區文化產業發展還存在產業發展不充分,發展質量有待提高;產業發展不平衡,空間布局有待優化;文化消費不充分,市場空間亟須拓展;數字技術賦能作用不明顯,文化科技要素支撐能力不夠強;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文化產業要素市場培育不充分等問題。
文化消費背后所反映出的,其實是人們“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文化心態,是對現代美好生活的追求,其背后孕育的是一個巨大的、可被多向度開發的文化產業鏈。
最好的文化傳承,必然是生活化的傳承。衣食住行、柴米油鹽中都隱藏著可被藝術化的可能性。當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器物、服飾、空間、設計、收藏、工作、學習、管理、娛樂、家庭、休閑等各個環節都縈繞著富有美感的文化細節時,文化產業自然也就繁榮發展了。
從文化資源到文化需求、文化IP,再到文化產業,每一步都蘊藏著大學問、大胸懷、大智慧,需要有識之士有耐心、信心、細心、恒心地研究和孵化,更需要文化從業者本著對歷史負責、對專業負責、對后代負責的態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作為源源不斷的財富和創作源泉,做好做強文化產業,造福人民和生活。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