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本應是孩子快樂玩耍的時候,但是檢察機關發現,近年來,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詐騙在暑期逐漸高發。海淀檢察院根據實際案例和媒體報道出的事件,總結出暑期中五大類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騙局,提醒孩子和家長提高警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案例一
玩網游,當心“免費道具”
隨著網游在未成年人間普及,各種借助游戲實施的網絡詐騙手段日益翻新。檢察官發現,其中,打著“免費”幌子的誘惑,最容易讓孩子上當。
10歲的小克在刷短視頻時,看到一條可以免費領取某游戲皮膚的視頻,就添加了對方的QQ。對方稱領取游戲皮膚需要掃描二維碼,小克掃描對方提供的二維碼后,又跳轉到了一個貸款服務平臺。隨后,對方又讓小克添加另外一個QQ號,讓其下載一個APP進行下一步操作,并誘導小克把他母親的銀行卡號和密碼都告訴了對方。很快,小克的母親發現銀行卡莫名其妙支出了10多萬元,立即報警。
檢察官調研發現,不法分子在各類短視頻平臺和論壇中散布類似“加群領免費游戲道具”的消息,待未成年人上鉤后,不法分子多謊稱需要掃碼領取,由于受害人主要是未成年人,所以需要使用父母的微信進行掃描。受害人掃描后會提示“領取失敗,賬號被凍結”,不法分子便會告知受害人需通過掃描付款碼進行解凍,解凍成功后錢款會自動退回,并且運用各種話術誘導受害人反復付款,騙取大額錢款后立刻“消失”。
檢察機關提醒孩子,宣稱“免費領皮膚、領道具”很有可能是騙局,特別是需要掃碼付費的,一定不要付款。家長應多關心孩子使用手機情況,避免財產損失。
案例二
高額紅包返利,多是騙局
“只要發2.88元紅包,就有機會獲得數千元的紅包返利?!?2歲的男孩小齊在QQ群中看到有人發布這樣一條信息,立刻信以為真,抱著僥幸心理,他給對方發了紅包。然而等來的不是“中大獎”,而是威脅。
對方稱,相關細則里明確寫明不允許未成年人參與,小齊的行為導致公司被凍結60000元?!澳阌酶改傅奈⑿呸D賬給我,否則事情解決不了,我們就要報警處理了?!睂Ψ降脑挘瑖槈牧诵↓R,他瞞著母親,偷摸多次向對方轉賬,直到被母親發現。
“這種詐騙手段其實很簡單,但它就是抓住了未成年人不成熟的心態,既幻想中大獎,但出了事又極度恐懼的心理?!睓z察官說,這種詐騙屢屢在未成年人身上得手,其實預防起來相對簡單,多給未成年人進行普法教育,不要相信各種“暴富”宣傳。
案例三
“飯圈福利”,讓很多孩子受騙
小愛,13歲,被騙8.1萬元;小媛,12歲,被騙4.7萬元;小可,13歲,被騙5萬余元……翻開卷宗,案件情況令人頗為觸動——詐騙分子專盯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追星族,誘騙他們掃碼,實施詐騙。
檢察官介紹,此類詐騙利用了“飯圈文化”,騙局環環相扣,通過“黑話”“暗號”步步實施。
首先,詐騙分子先建“魚塘”:虛構所謂的“明星粉絲福利群”;而后“拉人頭”:想方設法誘使未成年人追星族進群;接下來“放誘餌”:在群內發布“充100返888”“有渠道搶到明星演唱會門票”等虛假信息,引誘未成年人付費,一旦未成年人掃碼,錢款就流進了騙子的口袋。
檢察官說,這種打著“追星福利”幌子實施的詐騙中,騙子往往還會加上一些特別針對未成年人追星族的話術,令其更容易上當,一些孩子為了追星,不僅將父母銀行卡里的余額都轉走,甚至還“被貸款”,等到家長發現時,一切都晚了。
檢察官提醒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偶像崇拜”現象,如果追星不當,很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風險。
案例四
假期兼職,當心幫助犯罪
17歲的小偉是個職高的學生,因為專業能力不錯,假期時被學校分配到公司實習,但小偉覺得實習工資不高,便在外面尋找兼職。某日,在聊天中,他在網上認識的一個“同學”告訴他,可以介紹一份輕松賺錢的工作——只要拿自己身份證去各大營業廳辦電話卡,然后把電話卡寄給他就行。小偉一聽,這么簡單就能賺錢,立馬去辦了,很快掙了幾百元錢。
后來,這名“同學”又鼓動小偉發展下家,“你找一些朋友一起辦卡賣給我,我給你分成?!毙ネㄟ^聊天也大概了解,這些電話卡最終被用于了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雖然他覺得這個錢掙得不踏實,但在利益的誘惑下還是答應了。而且一不做二不休,小偉不僅發展自己的朋友,更是在各大兼職群發消息發展下線。最多的時候,他一天可以收到幾百張卡賣給上家。
根據刑法規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最終,小偉因自己的貪心,觸犯刑法,獲刑1年。
檢察官提醒,近日,多地公安機關都發布預警,提示家長、老師要檢查孩子的手機,是否安裝有“紙飛機”“蝙蝠”“事密達”“思語”“密聊貓”“海鷗”等密聊社交軟件,詐騙分子可能會使用此類軟件聯系未成年人,幫助其進行信息網絡犯罪。
案例五
“附近的人”引來不良人,女孩遭“隔空猥褻”
小雨是個10歲小女孩兒,某天她在上網時,突然收到一個好友申請,原來是邵某通過交友軟件“附近的人”這一功能搜索到小雨,想加她好友。小雨也沒多想就通過了好友申請。聊天中,邵某謊稱自己是中學生,今年18歲。在一番說辭攻勢下,邵某逐漸取得了小雨的信任。隨后,邵某在明知被害人不滿14周歲的情況下,向其發送多張淫穢動圖、圖片,并要求小雨拍攝并發送其隱私部位的視頻、圖片。最終,二人聊天記錄被小雨父母發現,其父母報案。
檢察官介紹,網絡隔空猥褻兒童是近年來比較高發的案件,不法分子以“戀愛交友”“游戲互動”等為由,通過社交軟件接近未成年人,然后以慫恿、誘騙等方式實施猥褻行為,如要求裸聊、拍攝裸露照片、視頻等。
檢察官提醒小朋友,網絡交友要警惕,要做到“三不要”:不要透露個人信息;不要單獨約見網友;不要輕易相信網友的話。家長也應密切關注孩子的交友動向,防止孩子遭受侵害。
檢察官建議
孩子信息應在網絡環境中盡量模糊
海淀檢察院檢察官李思瑤介紹,當前網絡詐騙最大特點就是“精準化”——詐騙分子通過非法獲取個人信息,針對不同群體點對點、量身定制詐騙方案,從故事設計、塑造人設、套取信息,再到了解需求、引誘操作,最后騙取錢財,形成一套“精準化”詐騙全流程,不要說孩子,就是大人都防不勝防。
李思瑤建議,為了保護孩子免受網絡上的不法侵害,首先,要模糊“孩子”這一特點,妥善保護隱私。一些孩子在社交平臺上詳細記錄了自己的基本信息,家長應盡快核查,督促孩子修改。
同時,家長要履行好監護職責,了解孩子的上網時間、瀏覽內容、使用的app以及交友等各方面的情況。特別需要提醒的是,未成年人對網絡支付的防范意識薄弱,家長要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碼,不可將銀行信息告訴未成年人,家長應及時查詢自己的網絡消費記錄、支付賬單等,核實是否有充值、轉賬行為發生,如確實有大額支出,要及時保留相關記錄,向有關平臺維權或者訴諸法律途徑。
此外,家長要引導青少年正確上網、合理使用互聯網,防止網絡沉迷;同時,教育孩子保護個人隱私,不要相信網絡上的“陌生人”,對于常見的網絡詐騙,要及時教育孩子,為其更新網絡“防火墻”。
李思瑤還建議,家長應當給與孩子多一些陪伴,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密關系,關注孩子的情緒,及時發現異常。當孩子出現情緒異常時,一定要學會傾聽,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困惑和遭遇,一旦發現被侵害的情況,要及時固定證據并報警。(文中未成年人均為化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