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高溫預警,多地氣溫可達40℃以上。
(資料圖)
我們該如何安然度夏?暴露在戶外的勞動者又該如何做好健康防護?
北京一導游帶團時中暑去世
當天工作情況披露!
6月,北京創下了連續3天最高氣溫突破40℃的歷史紀錄。隨著暑期的到來,北京的旅游市場也急劇升溫,但一些室外旅游景點的短板也隨之暴露,很多景點缺少降溫或遮陰設施。
據央視新聞報道,7月2日,北京一名地接導游在頤和園帶團游覽時因中暑送醫,經搶救無效而離世。這名導游姓龔,今年49歲,從事導游工作已有20多年,因為資歷較老,同事和朋友們都喊他“龔哥”。
出事當天,“龔哥”所接待的研學團早上8點鐘從酒店出發,去往頤和園。他選擇了一條約有1.5公里的步行路線,游覽時長約兩個小時。結束游覽后,大巴車司機發現“龔哥”狀態非常不好,已經昏迷,便撥打120急救電話。經搶救無效,“龔哥”不幸去世,死亡原因為“熱射病”。
對此,北京市旅游行業協會作出安全提示,游客和從業人員要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補水,備好必要的防中暑藥品,導游員不帶病上團,以確保自身的健康安全。
北京市旅游行業協會也呼吁景區盡其所能,為游客、導游、旅游大巴車司機提供防暑避曬設施,備足應急物料。
北京連日高溫
此前已有多名游客中暑急救
此前,北京日報曾報道,6月以來,中暑相關的急救案例明顯提升。
北京急救中心西城急救中心站主治醫師鄭華受訪稱:“今年北京極端高溫天氣來得早,中暑患者,特別是中暑游客數量顯著增加?!编嵢A印象深刻,上周搶救的中暑患者中,就有一名來本市旅游的8歲孩子,連日高溫突破40攝氏度,而他的行程卻安排得滿滿當當。暴曬疊加疲勞,患者很快便出現頭暈、發燒等癥狀。“好在搶救及時,患者才脫離了危險?!编嵢A說,近期他還在某公園的山頂上搶救了一名60多歲的中暑游客。
6月以來,北京急救中心調度指揮中心的120呼叫量較前兩個月明顯提升。日均呼叫量達到6000余次,派出急救車輛維持在日均2800余次,比此前提升30%左右。與中暑相關的急救日均有30余起。
為外賣員和快遞員們撐起
“特殊氣候的保護傘”
除了導游,外賣員和快遞員這些戶外工作者,也面臨酷暑的考驗。
近日的高溫,讓快遞小哥們流的汗水比平時更多,如果中午就開始送貨,騎行時就會面臨35℃以上的太陽直射,所以不少快遞小哥會將原本屬于中午時段派送的訂單調整到上下午。雖然這些時段配送量增加,但能保證避開一天中最炎熱的時候。
相比于快遞行業,外賣員則更加辛苦,因為接單時間不自由,為了不影響效益,中午時分他們也只能頂著酷暑繼續配送。這時,平臺能為他們提供的幫助和保護更加重要。
除了發放物資,騎手在高溫時段所完成的訂單將會收到額外補貼,每單五角或一兩元不等,一個月里,他們可以收到1000元左右的補貼。同時,處于高溫等天氣時,用戶下單后頁面會顯示暴雨陽光等界面,意味著此訂單如果略微遲到,將不會罰騎手超時費用。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各地的高溫天氣還將持續,外賣員和快遞員們依舊在高溫下穿梭于樓宇間。盡管平臺給予了這些靈活就業人員不同程度的幫助,但早在2012年發布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中,地方需要為勞動者發放的高溫津貼,還不能完全涵括到他們。特殊就業身份的他們,在補貼、權益方面或許也需要被撐起一把“特殊氣候的保護傘”。
幫助戶外勞動者避暑
除了提供勞保用品還能做什么?
除了為高溫下戶外工作者提供綠豆湯、風油精等勞保用品,如何讓戶外工作者的勞動裝備更適應高溫,也急需解決。
在許多城市,環衛工人依然穿著長袖長褲的工作服,能否將長袖換成短袖,能否定制一套應對高溫的工作服,考驗著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程度。
同樣是在烈日下,悶熱的頭盔則是外賣小哥們痛苦的來源。在網絡平臺上,帶風扇和冷風的新款頭盔,銷售量也比較可觀。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各企業似乎有必要為外賣小哥們研發配備更清涼的夏季頭盔。
而在其它行業,不少企業針對行業特點,為戶外勞動者改善工作裝備。在石家莊,供電企業為工人配備“空調背心”,在背心注入特殊冷液,將熱量傳出,達到降溫的目的。在青島,這家建筑企業則為工人配備了護目鏡,保護工人不受強光照射。
在高溫天氣頻發的當下,勞動用品和勞動裝備不能停留在風油精、藿香正氣水等傳統配置,而應該在不同行業的摸索中不斷升級換代。一套更適合夏季作業的制服,一個更合理的夏季作息制度,一個更舒適的高溫休息場所,各行業應該努力讓勞動者的夏天在一抹清涼中度過。
未雨綢繆,以人為本,安全為本,既要考慮高溫,又要考慮暴雨,既要考慮干旱,又要考慮洪澇,只有早一點想,考慮得更細更全面,大自然給我們的考題才真的有可能答好、答對。
來源:北京日報、央視新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