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賈春霞
“通過常態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風活動,不斷收集整理音樂素材進行創作,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過程,以藝術精品的形式呈現于舞臺,是我的使命?!?月4日,新疆藝術劇院木卡姆藝術團作曲者依力亞?甫拉提說。不久前,第七屆天山文藝獎揭曉,他創作的民族管弦樂《夢回克孜爾》獲得音樂獎。
依力亞?甫拉提在第七屆“天山文藝獎”頒獎典禮現場。本人供圖
(相關資料圖)
今年34歲的依力亞?甫拉提出生在音樂世家,他的爺爺曾是新疆藝術劇院歌舞團的作曲家、揚琴演奏家,父親退休前任新疆藝術劇院木卡姆藝術團首席揚琴演奏兼樂隊隊長。在家庭環境的熏陶下,依力亞從小對音樂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高考時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2014年,大學畢業后他選擇回到家鄉,在新疆藝術劇院木卡姆藝術團工作。
參加工作后,依力亞發現新疆民樂的發展空間很大,于是積極致力于探索新疆民樂交響化、專業化。在繼承木卡姆調式調性基礎上,他大膽創新,創作出了一系列音樂作品,其中就包括《夢回克孜爾》。
依力亞介紹,這部作品本來是應單位一位舞蹈編導之邀而創作的舞蹈音樂。2017年秋,那位編導說想要做一個體現龜茲文化的舞蹈作品,以一位舞者的夢境為切入點,他進入克孜爾石窟欣賞壁畫,壁畫上的人物被喚醒,與舞者交織在一起,進行一場夢之旅。聽完這個舞蹈的梗概后,依力亞很興奮,利用近一個月時間完成了音樂創作。
因種種原因,這個舞蹈編排沒能完成。當時他申報的大型民族音樂組曲《童年情景·絲路尋夢》被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攜手鑄夢”音樂創作類項目予以立項,他于是將《夢回克孜爾》收錄于此組曲中,將該作品打造成民族管弦樂。
之后,依力亞前往克孜爾石窟進行采風,通過觀摩克孜爾石窟壁畫,從精美的壁畫中進一步了解龜茲文化的魅力?;貋砗?,依力亞一氣呵成,完成了民族管弦樂《夢回克孜爾》。
“在創作中,我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以絲路文化、新疆多民族民間文化、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創新為主線,把新疆民族器樂特有的音樂語言和現代創作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創作出了心中的音樂?!币懒喺f。
回憶起創作過程,依力亞坦言,樂隊配器工作最讓他犯難。“新疆樂隊的配器法、樂器法沒有形成成熟的理論體系,只有通過不斷摸索,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睘榇?,依力亞不斷研究新疆樂器多種組合形式,為擴充聲部,又加入了一些西洋樂器、雙排鍵等,并結合樂隊實際音響效果反復修改、打磨,力求在音樂表達方面有所突破。
2021年,自治區文藝扶持激勵項目首次設立,依力亞將該作品申報為已完成作品扶持項目,繼續打磨、提升,在部分段落加入了人聲吟唱等。最終,這首時長近8分鐘的音樂作品受到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的認可。
專家認為,該作品以克孜爾石窟壁畫所展現的多元文化為素材,用當代印象的創作手法將聽眾帶入氣勢恢宏的克孜爾石窟,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追夢之旅。作品旋律風格濃郁,民族樂器和 調式 的運用自然流暢,配器和音樂結構合理完整,對于繁榮新疆原創器樂作品,探索新疆民樂隊的配器、樂器、音色等有重要價值。
“自治區文藝扶持激勵項目,有效激發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創作激情,激活了文藝創作氛圍。”連續3年拿到了該激勵項目的依力亞說,未來,會將豐富的文藝表現形式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系在一起,用心用情用力進行創作,用好的文藝作品回饋社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