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廳、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公布2021年第二批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南京市江寧區谷里街道徐家院村等24家單位入選。至此,江蘇擁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50家,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89家。“十四五”期間,江蘇將逐步構建景城聯動、景區帶村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培育以運河風情、濱海濕地、江畔休閑、江南水鄉、竹海茶田等為主題的鄉村旅游集聚區,建設“水韻江蘇·美好鄉村”品牌集群,打造希望田野上的“詩和遠方”。
南京市江寧區谷里街道徐家院村
“漁耕樵讀”,悠哉田園。江蘇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依托于互聯網+有機蔬菜瓜果的業態模式,在村莊周邊500畝的土地上建設“野八鮮”、“水八鮮”等綠色農產品基地;謀劃產業發展的同時,積極推動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徐家院大院,作為村史展示、文化活動服務、村民議事的公共活動場所,搭建“溪陽紅”公共微服務點,建立“三社聯動”示范基地。
南京市江寧區谷里街道公塘頭村
老街的道路上依稀可辨昔日繁華,這里曾經是一方正義的戰場,現在已化身為鄉村趣味休閑運動體驗村。近年來積極建設“幸福公社”項目,將原有的老宅、街道或景觀亮化,或軟化處理,或加固修整,或增植加綠,同時表里兼顧,對地表清淤、清雜、拓寬,并注重對地下雨污分流管網、強弱電管線的設計和施工,讓“幸福公社”名副其實。
南京市浦口區永寧街道侯沖社區
浦口區美麗鄉村建設的“十顆珍珠”之一,以“手獅之鄉,知青故里”為主題推進鄉村建設,起源于太平天國時期的非遺侯沖手獅舞為這個古樸的鄉村注入悠久的文化底蘊。社區堅持原真性保護、原住式開發、原特色利用,集中力量打造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知青民俗館、知青農場、知青植物園、兒童游樂園、姚徐老街、水生植物博物館、四季花海等特色文旅項目。
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陽山村
小桃子做大文章、小村子成大事業。依托桃鄉最好的山水資源,做足生態文章。從純粹的賣桃到桃文化產業化;從產業2.0版的8家農家樂、7家合作社,到產業3.0版的18家農家樂與民宿、37家合作社與家庭農場;從初期農家樂到特色網紅民宿;從農村鄉土游到優雅品質游,在這里可以體驗到世外桃源般的悠閑時光。
無錫市宜興市湖?鎮張陽村
道教福地“張公洞”、紫海薰衣草公園等旅游景點為這里奠定美麗基調,30多處歷史遺存為這里增添文化色彩。經過近年來的轉型發展,形成了以苗木盆景、民宿農家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相融合的特色產業鏈,實現了村莊美、環境優、村民富的華麗轉型。
無錫市宜興市西渚鎮橫山村
全村區域面積12.25平方公里,耕地5322畝,橫山村自然資源稟賦,農業產品豐富。擁有機茶園3500畝、毛竹林5000畝、櫻桃桑葚1500畝。與全域旅游配套發展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舉辦的“素食文化周”“茶禪四月到宜興”“宜養橫山氣排球邀請賽”等文旅活動每年吸引游客近100萬人次。
徐州市新沂市棋盤鎮王徐村
休閑,旅游,農業,村莊規劃發展的三個關鍵詞。目前已建成宋莊非遺主題民宿、傳統村落民宿、休閑觀光采摘等業態豐富的旅游集聚地。同時,重點發展水蜜桃、秋月梨、藍莓等高效果品種植,培育甘薯產業科普基地等,大力發展研學游,滿足不同群體游客的個性化需求。
常州市金壇區薛埠鎮金牛村
地處茅山風景名勝區核心地帶,利用自然鄉村風情和當地文化特色,通過租賃居民閑置房屋等方式,開展餐飲住宿及旅游配套產業,帶動周邊民宿發展,建設民宿集聚村,并設有民俗展示、DIY作坊、親子課堂、森林體驗、道家養生、茶藝等特色業態項目,有效帶動村莊協同發展。
常州市溧陽市戴埠鎮楊家村
漫山茶園如染翠,桃花開處菜花黃。依托“悠然南山•楊家村”項目帶動,打造民族文化演藝廣場、茶酒肆、塘前面館、生態農旅小鎮、螢火蟲基地、篝火晚會等特色產品;深度挖掘現有油坊古法榨油坊、雙櫸橋、南山舞獅、古法制茶、明德書院等民族鄉村文化資源,全面提升鄉村整體風貌。
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陸巷村
歷經八百多年的歷史沉淀,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規劃范圍內文保單位、遺址舊跡、故居宅第、古井、古渡口以及歷史河道等近45處。近年來著力打造以“休閑度假、文化體驗、原鄉生態”為特色的旅游產品,進一步將陸巷古村由觀光型景點轉向沉浸式、體驗型景點,吸引更多游客流連駐足。
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迎湖村
依河而建,因河興農,水村田自然交融。村內業態集旅游集散、生態濕地、美食體驗、慢行系統、休閑度假、文化體驗、觀光采摘為一體。食味南河港主題街區,彌漫著北太湖原生態的味道,凝聚著江南蘇幫菜的傳承精華;迎湖村鄉憶館,村史變遷、鄉愁回憶在這里集中展示,全方位體驗悠然詩意的田園生活。
蘇州市昆山市周莊鎮東浜村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便利的水陸交通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景象。近年來,圍繞“旅游+、文化+、 產業+、環境+”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開辟了獨具風格的民宿、農家樂等休閑產業鏈。
南通市海門區常樂鎮中南村
時尚創新地,江海新門戶。近年來深挖張謇文化,以張謇紀念館二期項目為核心,全力建設張謇故里小鎮,開設“尋根張謇人文印記”“穿越張謇興業之路”“張謇故里的星空探尋鄉愁”等示范性研學精品線路,打造通大口述歷史研究中心——海門研學基地,形成青少年研學、休閑采摘、農學體驗、綠道生態游環線,織好布局合理、互聯互通的“張謇里·中國夢”研學旅行網絡。
南通市海門區常樂鎮官公河村
官公河村自然資源優渥,人文資源豐富,近年來不斷放大村域內“九龍島文化濕地”的生態效應,深挖江海農耕文化、紅色文化;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花卉種植,引進“花漾常樂”大型投資農旅項目;打造“官公河”系列蔬果品牌,做大做優草莓、冬棗等綠色農產品;新建常樂鎮黨史教育館、官公河村史館、官公河國防園,打造官公河紅色文化研學教育基地。
南通市海門區余東鎮啟鳳街(余東村)
打造以“千年鹽邑,福地鳳城”為形象定位的鳳棲小鎮,重點整合村內現存的鹽商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戲曲文化、印染文化、建筑文化、名人文化;完成南城門遺址復建、牌樓、牌坊建設,運鹽河疏浚及生態護坡、余東劇場修復等建設工程;制作《余東古鎮》《守望古城》宣傳畫冊、收集并整理《余東鎮志》《鳳城傳說》《鳳城習俗》《鳳城春秋》等近百萬字系列手稿。
連云港市連云區宿城街道留云嶺村
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典型的林業村,村中居民房屋沿山而建,掩映在山塢草色之中。近年來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完成留云嶺村服務中心改造提升,建成村史館,打造15分鐘特色田園觀光環線,復建新羅村遺址,建成張保皋紀念館、演藝廣場、健康步道3000米、親水棧道等環湖景觀改造工程,提檔升級抗日石刻群、仙人屋等景點,配套完成污水管網1萬米、龍潭路3500米建設,連續5年成功舉辦采茶節楸樹花節。
淮安市金湖縣塔集鎮金橋村
形態、生態、業態“三態融合”,生活化、產業化、旅游化“三化合一”,致力走出一條以“荷”為媒的鄉村旅游特色發展之路。以農業田園、優質稻米、藕蝦套養為特色為基礎特色,發展原生態農業田園風光,打造農家民宿,展銷傳統手工藝制品,形成有潛力、可持續發展的果蔬采摘、休閑垂釣產業。
淮安市金湖縣塔集鎮橫橋村
獨特的地理位置好似金湖的“好望角”,村莊以荷花蕩景區為依托,打造了少游憩園、荷博園、百荷園、百蓮園等蓮荷觀賞業態;開發水上游線、親子樂園、荷文化體驗館、水草世界、水漾年華荷風化雨館、斐藝嘉蔬館等主題項目,旅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莊景觀舊貌換新顏。
鹽城市建湖縣恒濟鎮建河村
依據“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建設藍圖,積極挖掘建河村史文化,新建800平方米村史館;實施農村康居工程,新建農民公寓48套、1萬平方米,新建公園綠地2萬平米,栽植景觀苗木3.5萬余株,鋪設污水管網2800多米,村黨群服務中心、微生活超市、籃球場等活動場所配套設施齊全,積極創塑文明鄉風。
揚州高郵市菱塘回族鄉清真村
清真村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始建于700多年前的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古清真寺。圍繞基層社會治理的重點,村莊以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為特色名片,在聚人氣方面,啟動村內小區建設;在做強全村經濟方面,啟動村級工業區建設,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鎮江句容市茅山鎮陳莊村
借力優越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環境,形成以“果蔬合作聯社”為主導的規?;洜I格局,依托茅山紅色文化優勢,恢復新四軍醫療所、新四軍修械所、新四軍水壩等紅色旅游景點,并將玩花船、編竹籃等傳統技藝納入茅山新四軍紀念館紅色精品教育線路,開展紅色研學教育,逐步構建起全村一體化發展格局。
鎮江句容市茅山鎮丁家邊村
以桑、茶、葛根為特色農業,桑葚種植面積近5000畝,茅寶葛園擁有葛根、桑葚種植250畝,江蘇茶博園從福建等10多個省市引進106種茶樹,建成“百茶園”;建有笑笑農場等一批農家樂產品,開展餐飲、住宿、養生、垂釣、采摘、叢林越野等體驗項目,提供篝火晚會、唱吧、露營、燒烤等夜間項目,并將龍船、舞獅等傳統習俗融入文旅項目之中。
泰州興化市千垛鎮徐圩村
“漁耕文化”流傳已久,田園氣息濃厚。圍繞打造“里下河地區典型的水美鄉村,蘇中地區絕佳觀鳥地”這一目標,大力建設鳥類攝影的采風基地、文學藝術的創作基地、鄉野傳統的體驗基地,營造“蘆飛垛田間,翠籠圩岸里”美好田園鄉情。
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牛角村
牛角村水系發達、資源豐富,以“水韻牛鄉,耕讀人家”為定位,著力打造以牛文化和農耕文化為特色的旅游體驗項目,進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全配套建設,打造復合式、一站式旅游模式,推動全村“一湖兩核六版塊”布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