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揚州鹽稅文化旅游長廊在國家4A級旅游景區歷史文化名街東關街正式向海內外游客和廣大市民開放,填補了揚州鹽稅文化專題旅游的空白,為古城又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揚州繁華以鹽盛。古代揚州是一座因河而興、因鹽而富的城市,鹽稅文化深深地融進了揚州的歷史發展脈絡。西漢吳王劉濞“開山鑄錢,煮海為鹽”,歷經唐明數代,不斷發展壯大,及至清代康乾時期達到鼎盛,“兩淮歲課,當天下租庸之半”,上升至“損益盈虛,動關國計”高度。
揚州鹽稅歷史遺跡極具文物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揚州稅務部門通過展板的形式將散落在古城深巷里、運河邊的鹽稅歷史遺跡碎片串連起來,讓游客抵達歷史事件的發生地,發現中國鹽稅歷史的發展脈絡。
長廊展示的遺跡包括鈔關、兩淮鹽運使司、兩淮鹽務稽核所、鹽務會館、四岸公所等,同時還介紹了春秋的管仲,西漢的劉濞、董仲舒,唐代的王播,宋代的李庭芝,清代的曹寅、魏源、林則徐、曾國藩等著名歷史人物,細數他們與鹽稅相關的小故事,讓游客更好地了解鹽稅的歷史、鹽稅與揚州的關系。長廊還配有揚州鹽稅文化旅游手繪地圖,實現了夜間亮化,便于游客游覽。
當地稅務部門將依托文化旅游長廊,定期舉辦現場教學、專家論壇等活動,不斷提升其普法教育功能,進一步拓展全社會對鹽稅和稅收的認知,增強依法誠信納稅意識。(經濟日報記者 徐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