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重歸自然”如何成為重振消費經濟的重要抓手?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的云南最近出臺舉措,“想方設法讓文旅企業穩下來、活下去”。
近日,《云南省支持文旅產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轉型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發布,引起強烈反響,被認為是重振云南旅游業的“及時雨”。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云南師范大學副校長、云南省政協委員郝淑美說。在不久前召開的政協云南省第十二屆第三次會議上,云南旅游業成為政協委員們最關注的話題之一,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有關扶持旅游行業的建議和提案達到17份。
值得關注的是,5月1日至5日,云南累計接待游客996.6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8.58億元,分別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66.8%和68.6%。
“全省旅游市場恢復超過預期。”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孫炯說。
最大困難是跨省游的恢復
“5月、6月是泰國最佳割膠季節,受疫情影響,泰國沒有游客,庫房堆積了大量床墊,現低價賠錢出售,1萬元左右的床墊降至3870元。”導游馮坤在朋友圈上寫道。往年這個時候,正是他帶著大批中國游客前往泰國游玩的時候,而今年,他只能在微信朋友圈推薦泰國、日本、韓國、法國的床墊、護膚品、衣服等中國游客喜歡購買的商品。
今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馮坤和他的同事10余人,自費從國外購買了口罩、手套等醫用物資,捐贈給昆明的4家醫療機構。忙碌的募捐活動之后,平靜的宅家生活讓馮坤越來越感到不安,“導游無團可帶就沒有收入”,馮坤說,還房貸和供孩子上學,讓他感到壓力很大,目前只能通過海外代購來度過這段困難時期。
據云南省旅游行業協會測算,對比2019年同期,由于基礎量客源和增量客源的損失、企業停擺期間的固定成本,以及應對疫情的各項支出,2020年一季度云南旅游行業直接損失將在500億元以上。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提供的資料顯示,受疫情影響,一季度,云南接待國內外游客數量和各項旅游收入均出現大幅下滑,文旅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
盡管“五一”小長假云南旅游業開始復蘇,但旅游目的地的選擇大多從過去的熱門景區變為了周邊游、采摘基地游、生態農莊游、公園游等,且大部分為自駕出游。
“和云南一樣,目前全國旅游行業面臨的困難和壓力都是一樣的。”云南美途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濤說,現在各地多數開展的是“省內人游省內”的業務,跨省游、出境游,機票+酒店業務等都有待恢復。云南一些旅行社采取輪崗值班制復工,極少數旅行社雖然大部分員工復工,但復工后也僅僅以業務培訓和開發調研省內旅游資源為主。實際業務并不多,大多為周邊一日游、周末二日游及云南各地4-5天游。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數據顯示,云南全省恢復營業的星級飯店454家,占總數的74.4%;恢復省域內經營活動的旅行社382家,占總數的36.5%。
“目前對旅游業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跨省游的恢復時間不確定。”汪濤說。
不會出現井噴現象
“旅游業是一個極其敏感的行業,也是一個有極強韌性的行業”。盡管“五一”小長假,云南旅游呈現出復蘇回暖跡象,但在昆明市旅行社行業協會會長朱伯威看來,新冠肺炎疫情結束以后,云南旅游市場“不會出現井噴現象,游客不會蜂擁而至”。
他分析說,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和“非典”一樣,給旅游業帶來了災難性打擊。但不同的是,2003年,全國GDP總量是13萬億元,當時的經濟還處于市場培育期和消費初始期,旅游方式較為單一,“非典”結束后,被壓抑的消費欲望釋放,中國旅游市場回彈,旅行社出現了井噴現象。
而2019年全國的GDP總量達到100萬億元,旅游業收入基數大,所受到的損失也因疫情而增大。同時,中國正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大數據經濟和智慧產業正顛覆傳統的經濟模式,基礎設施的完善和高科技的發展,帶來了人們出行的便捷,傳統、單一的團隊出游方式,開始變為團隊小型化、私家化、消費方式碎片化;出行越來越普遍,消費更加理性化和個性化。
對此,孫炯也指出,云南的旅行社組織國內游客的占比逐年下降,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旅游者逐漸離開云南旅游市場。“核心問題是我們沒有新產品、新業態。”孫炯說,新產品、新業態供給不足,旅游產品升級換代緩慢;旅游景區收入高度依賴門票,景區尋找新盈利點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云南文旅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陣痛期”。
“在疫情影響的重壓之下,云南旅游更需要的是在復蘇中覓新,出臺有針對性的措施,推動旅游轉型升級。” 孫炯說。
“真金白銀”的18條
新出臺的《若干措施》,將減免企業房租和稅費、降低企業用水用電用氣成本和融資成本、加大銀行的貸款貼息力度、支持設立文旅支行等,“想方設法讓文旅企業穩下來、活下去”。
同時,實行政府指導價的A級以上旅游景區,年內門票價格一律優惠50%。對旅行社組織的旅游團隊并通過“一部手機游云南”平臺購票的,景區門票全免;對自駕游客予以油票補貼。
此外,還出臺差別化用地政策,根據項目實際縮小建設用地報批范圍。按照“建多少、轉多少、供多少”的原則點狀報批;依托獨有的綠水青山資源,在全省加快建設一批高品質“半山酒店”,引導行業轉型升級;同時支持高A級旅游景區創建。
“只有這些大項目落地,云南文化旅游產業的產業化支撐才能體現出來。”孫炯說。
作為云南旅游界的資深人士,汪濤認為,“云南的18條措施,對文旅行業是一個利好消息,值得稱道和支持。”
“云南旅游要轉型升級,優質精品和國際奢牌酒店先行這個理念一直是我們提倡和倡導的。”汪濤說,最近,他們公司與西雙版納南糯茶山的南山隱山居、景洪的菩提帕莎精品民宿、瀾滄縣景邁山的柏聯酒店等簽訂合作協議,讓游客在云南的綠水青山享受康旅融合的旅行生活。
“其實旅行社一直都在不停地開發新產品、新業務,這是一個行業自身的市場本能。”汪濤認為,作為一個勞動力密集型的服務行業,在災難面前是被動的。扶持旅游業轉型升級,要重視旅行社的作用,給予關愛和扶持。
朱伯威亦認為,“疫情之后,云南旅游市場有望在全國率先崛起”,“旅行社的作用不可忽視”。他分析說,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云南對國內外游客有巨大的吸引力;多年來,云南作為旅游地接市場,地接的流程更加精細,吃住行游配置更加合理,不同區域游客的不同消費習慣更加細分。云南這十幾年旅游總收入的增長率超過了云南GDP的增長率。
“區域性的旅游經濟發展離不開客源,旅行社是專業獲取客源的企業,旅行社在一個區域的旅游經濟發展中是不可替代的。”朱伯威說,“組織客源將成為云南旅游業疫情后全面復蘇的火車頭。”
云南省政協委員曾玉也認為,“要把青山綠水、重歸自然作為重振消費經濟的重要抓手”。他建議要鼓勵旅行社組團,鼓勵大型批發商、旅行社牽頭早日重啟出入境旅游市場;各地文化旅游與人社部門為旅行社等中小旅游企業提供3-6個月的員工培訓補貼,幫助企業在危機期間練好“內功”,為行業復蘇積蓄力量。
“沒有安全就沒有旅游業。安全是旅游業的第一原則。旅行社是對人員流動性管理最好的機構之一,是旅游業振興的最大優勢。”汪濤說。
標簽: 云南旅游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