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株蒼翠高大的池杉聳立在碧波蕩漾的湖水中,成千上萬只鳥兒于其間筑巢、覓食、嬉戲……5月下旬,位于安徽滁州市和江蘇南京市交界的池杉湖濕地公園迎來了候鳥繁殖季。水中有林,林中有鳥,湖上有蓮,偶有小舟載著觀鳥的游客靜靜劃過。
濕地公園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生活在池杉湖濕地里的鳥類有102種,常年棲息和每年經此遷徙的鳥類總數超過10萬只,世界極度瀕危鳥類——青頭潛鴨也把“家”安在了這里。
池杉湖濕地地處長江下游圩區,以前由于地勢低洼,附近農民常受水患困擾。80年代初期,滁州市來安縣楊渡村群眾在這片洼地種下千畝池杉。由于缺乏管理,水體污染、捕殺鳥類現象嚴重,致富無門的當地村民甚至想砍掉池杉改建魚塘。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目前,池杉湖濕地面積約5800畝,水系經滁河連通長江,雖然面積不大,卻是長江的重要生態屏障。”滁州市林業局副局長汪海洋說,以對接南京江北新區為契機,滁州市強化生態綜合治理,加快池杉湖濕地保護與修復。
“現在別說人了,連鳥兒都曉得要飛到這‘天堂’來生兒育女。” 提起家鄉的變化,楊渡村村民許治平充滿自豪。
5月的長江三角洲水清岸綠,清澈的滁河水蜿蜒曲折200多公里,跨越安徽、江蘇兩省,在南京投向長江懷抱。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池杉湖濕地保護也按下了快進鍵。
2016年,池杉湖濕地正式加入長江濕地保護網絡。圍繞基礎共建、資源共保、功能互補、發展共贏等理念,皖蘇兩省探索跨省協商共建模式,共同守護池杉湖濕地這片美麗的綠色空間,并通過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申報。
退耕還濕、搬遷村莊、疏通水系、截污納管……經過持續整治,昔日水患頻發的洼地“換了新顏”,千畝“水上池杉林”成為候鳥天堂,不少村民在園區中找到工作,變為候鳥的“守護者”。
“家里的20多畝地流轉給了濕地公園,我在園區管理游船,除了土地租金,每月還有幾千元的工資。”如今,村民許治平在對岸的南京六合區買了房,每天開車10分鐘來池杉湖濕地公園上班。據介紹,池杉湖濕地公園為“許治平們”提供了100多個就業崗位。許治平說,在這里上班的村民,安徽人和江蘇人各占一半。
“近幾年在南京和滁州兩地政府支持下,我們面向社會公眾尤其是皖蘇兩地的青少年,開辦戶外講堂、自然課堂,傳授濕地及野生動植物知識,倡導生態環保、綠色發展的文明理念。”池杉湖濕地公園負責人韓匯山說。
初夏時節,池杉湖濕地公園的千畝荷塘綠意流淌,如今這里已成為長三角地區新晉“網紅打卡地”。
韓匯山告訴記者,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前提下,他們也在探索如何合理利用濕地資源,今年計劃與科研院所合作,開發蓮茶等產品,帶動當地百姓致富奔小康。(記者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