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逛貴州晴隆縣農貿市場,發現這里很多賣菜的都是鄉下農民,他們一早從鄉下趕來,很多人都是背著重重簍子,辛苦不說,這一背簍或一擔菜也賣不了多少錢啊?
這位老奶奶說她六十五歲了,就住在城邊不遠,老伴不在了現在自己生活,孩子們都已經成家立業也很孝順,但她想自食其力,平時種一些菜隔三差五拿到早市上賣,每次可以賣30-40元,一個星期可以賣兩次。
這個老伯是挑了一大擔白菜來賣,他說早上四點多就從家里出來了,走了很遠的路,白菜是早上剛洗過,非常水靈,但也分量十足,這一擔有六七十斤。老人說不累,但我看他還是有些疲憊。
這個老奶奶是我早上菜市場里看到年紀最大的,已經七十多了,老人也是一大早背著濕漉漉的一背簍菜過來賣,看老人的菜洗的多干凈,又多新鮮水靈。
同在內地一些菜市場看到的不同,這里人賣的菜都是自己種的,完全可以是說是綠色食品,雖然賣相不大好看,似乎也沒有長大,但絕對是城里人買不到,甚至是看不到的東西,這讓我非常新奇。
這是一種蘿卜?賣菜大姐非要我嘗一下,說可以當水果吃。生長在北方頭次看到,很新奇,于是買了幾個。
一個賣柿子的大姐滿臉憂郁引起我的注意,她說自己是鄉下人,賣的東西都是自己家里產的,她昨天下午坐車趕到城里,住在哥哥家里,今天賣完再回去。她每個星期要來賣一次,路途遠不說,還有車費也很貴,但不背到城里就買不出去。
我買了她一些柿子,接著閑聊,她說丈夫死了,她自己供養一個大學生,沒有別的收入,非常困難,很希望有人能幫幫她,說著說著不覺的掉淚了。
這個市場里的菜大部分是縣城周圍十幾公里農民自己種的,然后拿到縣城里賣,補貼一些家用。雖然能背動的菜不多,也賣不了多少錢,但對于他們很重要,這些人基本都是年紀大的留守老人,一點點收入對于他們也很重要。
貴州是山區,這些老人沒有什么交通工具,這些菜完全是背著或擔著從家里、地里拿到菜市場里,往往是早上四五點鐘就出來了,很多人要負重走一兩個小時才到城里。
晴隆屬于不發達的貧困地區,很多年輕人都出外打工了,家里的田和子女都有父母照顧。如果在城市里這些賣菜的人都是退休人員了,而在這里依然操勞著,因為生活需要他們,不干活怎么生存?
一個老人給我看她的手,這是一生操勞,已經嚴重變形的手。
我把鏡頭靠近拍下這畸變的手,這就是我們勤勞父母親一生的寫照,就這樣勞作著,他們的一輩子付出,直到人生的終點。
一個老年人同我說,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到城里打工了,他們已經不會種地了,怕是以后吃菜都需要買了,年輕人不喜歡吃辛苦,也不會種菜了。
是啊,如果都不種菜,那又去哪里買菜呢。貴州多山地,不適合大面積的機械耕種,只是適合人們一點點的開墾和手工種植,一旦這些人老了,這些地是否就要荒廢了?
不知道未來會怎樣?現在老人們可以不計成本的付出,但未來吃菜要靠誰呢? (此稿為頭條號簽約作者書影獨家稿件,凡其他網站使用均為抄襲和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