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的人也許還記得,當年在休寧屯溪街巷里,時不時有抑揚頓挫的叫賣吆喝聲:
豆腐干(茶干)好吃,吃了還想吃,下酒下夜飯,味道不推般(不差)。
當然,是用休屯一帶的方言念出的,行云流水,余韻悠長。
【資料圖】
茶干是豆腐干的一種,材料制作更為講究,做好后近乎茶色。
這是一中年漢子,挑著一擔篾編籮筐,里面放著一包包碼得很整齊的豆腐干。買的人三三兩兩,很少有一次超過十塊的。也有孩子拱進來,用兩分錢的鋼镚子換三塊茶干,應該是他賣牙膏皮所得吧?
童叟無別,漢子都用青箬葉包扎好,笑吟吟地遞將過去,嘴里無不得意地說:這可是正宗的休寧五城龍灣的哦。
龍灣茶干,在那時都已爆得大名,吃起來,用當地話說,是“打個巴掌都放不下”的!
這是個新安江上游率水邊的村子,五城轄下,也是率水的兩個水運碼頭之一,另一個便是溯水而上的溪口。發源于六股尖的率水,一路穿澗迴嶺,跌宕起伏,到了龍灣一個大轉彎,匯合顏公溪往屯溪而去。陸路則有驛道通往婺源。
這一帶水面開闊,曾經白帆點點,桅桿如林,街市繁華,店肆接踵;河堤逶迤,古木挺拔,遮天蔽日。
一方水土成就一方茶干。自然條件的得天獨厚疊加著制作歷史的源遠流長,打造了龍灣乃至五城茶干這張靚麗的名片。它的起始可上溯至千年前的宋朝,明代的《宋氏養生部》里記載:“五城豆腐……欲熏曬。唯壓實,以充所需?!眰髡f“天下第一吃貨”的乾隆皇帝下江南登齊云山時也曾品嘗過,贊其為“江南一絕”,并用隨手把玩的一方印石,在茶干上按上一道“口”形無字印,意為“有口皆碑”。
當下是信息化時代,再好的東西都要吆喝吆喝,廣而告之的。這不,在五城還專門有了個徽州豆腐博物館,在這里,你可以全方位地感受豆腐這個家族的前世今生,亦可見一粒粒黃澄澄的豆子,是如何“華麗轉身”為醬釅釅的茶干的。
方寸之上,凝聚的工序有十幾道:選豆、浸泡、磨漿、過濾、做胚、包布、壓榨、鹵煮、瀝干……;佐料有醬油、丁香、桂皮、茴香、白糖、料酒……;上品的茶干內里還有蝦米、火腿丁……;
這一帶率水邊,依偎著一個個村莊,一家一個茶干的作坊,常年灶火不斷,香氣裊裊。不妨去走走看看?;蛟S正趕上茶干鹵煮好,放在大篾匾上瀝干,余溫尚存。熱情的主人邀你品嘗幾塊,你也無須客氣。
他見你吃得津津有味,會饒有興致與你聊起怎么吃才能抵達味道的最佳:
一看,有無裂紋;二折,有無斷痕;三聞,香氣如何;四撕,絲紋如何:五品,是否咸淡相宜,味鮮質細;六回味,是否余香綿長。
大凡是五城茶干的“老吃客”,都知道這種原汁原味的吃法是至境所在。當年人們囊中羞澀,傍晚歇工了,就在路邊擺一張矮桌,幾只方凳,幾斤散酒,一疊子茶干,淺斟慢酌,喝得醺醺然、飄飄然,月上東山而不知;而今生活條件遠好昔日,五城茶干照登大雅之堂,依然是人們最愛。一個朋友熬夜看足球世界杯,伴他度過那些不眠緊張興奮之夜的,咖啡與五城茶干也!
夜深沉,屏幕亮,咖啡熱烈,茶干冷靜,土洋混搭,相得益彰,一晚吃了二十塊!
“與球賽一樣調人胃口,不膩不飽”,他如是說。
在休寧眾多膾炙人口的菜肴里,五城茶干似是配角卻是不可或缺。譬如一道人人喜歡吃的水芹炒香干,水芹的青蔬氣與茶干咸鮮味相輔相成;辣椒炒茶干,還有什么菜比這道菜更開胃下飯?當然,辣椒必須是土的,按時令生長的那種?;鹜瘸慈魏尾耍辛宋宄遣韪傻募映?,絕對是錦上添花!
燒菜鹵菜里,放幾塊茶干,總是筷爭箸搶的對象,往往喧賓奪主。
盡管是極普通的方寸之物,卻沒有遭到冷落,就像休寧“狀元宴”里,五城豆腐干就忝居其中,茶干內質的細膩柔韌,僅0.3厘米薄卻折而不斷,寓意“百折不撓”的狀元品格。當年趕考路上的學子們,行囊里應該有幾塊家鄉的茶干,讓自己在進京趕考的坎坷路上也能百折不撓吧?
盡管地處皖之最南,休寧人還是挺喜歡吃面的。面的澆頭林林總總,拔頭籌的無疑還是肉絲炒冬筍絲茶干絲。清水煮面,撈到藍邊碗里淺淺一碗,湯汁微微漫過面條,上面覆蓋著一層這樣的澆頭,份量很足;不怕辣的,不妨再灑一點黑胡椒粉。
茶干當然是五城的了,倘若冬筍是璜尖的,豬肉是藍田的,那可就是“頂級配置”了!
這碗面很休寧、很“狀元”!
許若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