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努力讓生態“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東有虎豹山林長嘯,中有梅花鹿平原競逐,西有白鶴翩翩起舞美景……作為生態資源大省的吉林近年來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大手筆推動東中西三大板塊協調聯動發展和黑土地保護、天然林保護、河湖連通等工程,努力讓生態“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虎嘯山林白鶴光顧成常態
今年5月初,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13只山羊被咬死。根據羊尸體頸部咬痕判斷“肇事”動物為野生東北豹。
東北豹屬金錢豹東北亞種,是目前世界上最為瀕危的大型貓科動物亞種之一,其野生數量只有50只左右,大部分生活在中俄邊境地帶。
近年來,吉林持續推動天然林保護和禁獵等工作,東部的琿春、汪清等地虎豹頻繁出沒。同時,有著“水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秋沙鴨,也成為吉林多地的常客。
北京師范大學與吉林省2005年至2015年聯合監測數據顯示,野生東北虎、東北豹由1998年的4至6只和3至5只分別增加到2015年的27只和42只以上。
除了野生東北虎、豹保護取得重要進展外,吉林中東部東北紅豆杉、野山參等珍稀植物也有所增加,野生原麝、梅花鹿、馬鹿等瀕危物種種群數量得到較大增長。
在吉林西部,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停歇的白鶴數量近年來創新高,最多時占該物種世界種群的90%以上,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最瀕危物種白鶴跨國遷徙的最重要停歇地。
三區聯動協調推進
擁有獨特生態資源優勢的吉林,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早已成為行動自覺。持續深入推進的東部綠色轉型發展區、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西部生態經濟區“三大板塊”和主體功能區建設,讓吉林感受到踐行綠色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
吉林中部地區是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吉林省林業廳廳長霍巖介紹,吉林近年來在中西部穩步推進農防林更新改造和退化林修復工作,完成農防林更新改造14萬畝,為黑土地保護治理、保證糧食生產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與此同時,吉林有關部門還指導農民通過實施秸稈翻壓還田、增施有機肥、米豆輪作等技術,不僅大幅減少了化肥使用,降低種植成本,還保護了耕地,提高了產量。
在吉林東部,為落實國家停伐政策,保護好長白山林木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大量“砍樹人”放下手中的油鋸變身“看樹人”,做起了綠色轉型的生態大文章。
吉林省八家子林業局職工石軍民曾是一名防火瞭望員,停伐后,石軍民到旅游公司任職。如今,旅游公司與國內幾十家旅行社開展合作,游客紛至沓來。“森林旅游是林業轉型的好出路,將來會吸引更多的林業職工集資入股,讓職工腰包都鼓起來。”石軍民說。
在吉林西部,通過開展“河湖連通”“引嫩入莫”等重點濕地補水工程對向海、莫莫格、波羅湖、哈泥等重要濕地實施生態補水,使退化濕地得到恢復,吸引了大批白鶴前來停歇。
上下同心打贏攻堅戰
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吉林的“家底”,也是“責任”,全省上下同心,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探索用制度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建立相關機制推動制度和任務落實,帶動全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吉林一大特色。
今年7月1日起,我國首部黑土地保護的地方性法規《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將正式實施,為黑土地能永續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條例規定每年6月25日為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日,努力讓各級政府和全民參與黑土地保護,促進黑土地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
與此同時,為治理好松花江和東遼河一些污染較重的支流和城市黑臭水體等,吉林正在研究制定一批專項水污染防治條例,并通過建立健全環保信用評價和信息強制披露制度,讓執法者有法可依,讓違法者付出沉重代價。
在加強和完善制度建設的同時,吉林還組建了遼河流域水污染專項整治工作推進組,并通過明察暗訪、督察督辦等形式持續傳導污染防治攻堅戰壓力,推動制度落地生根。新華社記者張建、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