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期貨與衍生品人才現狀
隨著我國期貨與衍生品市場的創新發展,期貨行業的業務領域不斷拓展,行業人才瓶頸問題越來越突出。據中國期貨業協會的統計,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國期貨從業人員總量為5.72萬人,其中在期貨公司就職的從業人員數量為2.99萬人,在證券公司從事中間介紹業務的從業人員數量為2.72萬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地位的戰略資源。在期貨行業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形勢下,期貨公司對復合型、創新型以及國際化高端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
人才結構現狀
期貨行業人才結構問題突出體現為投研力量的缺乏。很長一段時間,期貨分析師很難像券商分析師一樣創造直接效益,一度成為期貨行業的“弱勢群體”,處境十分尷尬。一些經營不佳的期貨公司甚至撤銷了研究部門,或者將分析師推到市場一線做另類營銷人員。一些優秀的分析師,或被券商等大型金融機構挖走,或自主創業。隨后,期貨公司資管業務規??焖僭鲩L,但大部分都是通道業務,大多數期貨公司資管的自主管理能力很弱,制約期貨公司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投研力量不足。
隨著私募機構的崛起,以及期貨公司資管轉向自主管理和風險管理公司業務的拓展,過去一度受冷落的分析師地位正在提升,但期貨行業內優秀分析師很少,已經成為稀缺資源。分析師不僅可以通過調研等活動積累大量的企業資源以促成業務合作,而且還可以協助開展業務。
從企業層面來看,雖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很好地管理了市場風險,但還有很多企業沒有運用期貨工具,一些企業運用的效果不好,這與實體企業缺乏期貨相關專業人才有關。投研人才對行業有著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可以走進企業對其進行培訓指導,甚至可以幫助企業培育相關人才。如果企業能得到期貨公司投研力量的大力支持,相信他們會重視期貨工具,并能很好地利用期貨工具管理風險。
人才規?,F狀
期貨行業現有的人才規模難以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未來期貨行業的人才需求規模巨大,主要包括企業層面的人才需求、金融機構層面的人才需求和交易所、期貨公司層面的人才需求。
從企業層面的人才需求來看,國內4家期貨交易所共上市59個期貨期權品種(截至2018年12月31日),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5000萬元以上,商品流通企業銷售額5000萬元以上)現貨企業大概是50萬個(截至2016年年底),假設每家規模以上企業對一種期貨期權品種的使用存在需求,企業層面的人才需求至少是50萬人。
從金融機構層面的人才需求來看,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市級以上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托、期貨共4000多個法人。私募管理人員17271個,備案私募基金42623只,總計也是10萬人以上的規模。
從交易所、期貨公司的人才需求來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4家期貨交易所,149家期貨公司,1600多家期貨營業部,急需期現結合人才、投資顧問人才、基金經理人才、產品設計人才、境外期貨人才、量化風控人才、金融衍生品高端人才、研發型營銷人才。
人才培養現狀
現有期貨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夠完全滿足行業的需求。我國目前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實體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管理價格風險的需求與日俱增,為期貨市場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
從金融業發展趨勢來看,隨著金融改革和發展的深入推進,各專業市場之間的壁壘正在消解,期貨市場與證券市場、基金市場、銀行市場、保險市場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合作更為深入。期貨行業要求從業者具有一定的經濟、金融、不同行業基礎知識的儲備和對當前市場情況的了解,這就導致初出校門的高校學生進入期貨行業適應較慢,需要期貨公司或相關企業較長時間的培養。
B 高校期貨人才培養普遍存在的問題
高校期貨人才培養效果與社會需求有偏差
高校期貨人才主要的就業去向為期貨公司、證券公司、銀行和基金公司等金融類機構,以及有套期保值、套利交易需求的現貨企業。期貨公司所需的核心人才是銷售型人才和交易型人才。
從當前社會對期貨人才的需求來看,大體上要求具備三個能力:一是基本的職業技能;二是市場營銷及公關能力;三是期貨實際投資操作能力。這說明期貨人才不僅要求理論知識扎實,更重要的是要將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會學以致用。然而,有不少用人單位反映,很多新聘高校畢業生需重新學習期貨理論專業知識,而且在校期間所培養的實踐能力也不能滿足現代金融機構和企業對期貨人才的要求。由此可知,高校在期貨人才培養效果上與社會需求有偏差。
高校缺乏兼具理論與實踐經驗的教師
一名合格的期貨課程任課教師既需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也需要具備豐富的期貨運用實踐經驗,否則很難勝任相關課程的教學任務。目前,很多開設金融專業的高校能夠專注于期貨理論與實踐方向的師資力量普遍缺乏,從事期貨類課程教學的大多為年輕教師,缺乏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技能,而且大多數教師缺乏證券、期貨等行業的從業經驗。這主要是因為相對于銀行、證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金融機構的高薪待遇和發展前景,高校在吸引優秀的應用型金融專業人才方面基本上不占任何優勢。
雖然部分教師也買過股票或者基金,但投資業績并不理想,實際投資能力與大多數散戶并沒有本質區別。缺乏投資實踐經驗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更偏重于講述期貨理論知識,脫離了期貨市場的生動實踐,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校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高校為節約成本多采用七八十人左右的大班教學,金融專業教學多以課堂講授為主,較少采用討論式、模擬教學、啟發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不適合期貨這種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學習,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此外,大多高校本科培養計劃中雖然增加了實驗和實踐教學比例,旨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不過,總體來看,很多學校只是通過簡單的理論模型驗證讓學生自己操作來實現,教學方法單調,學生基本不進行思考。
單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
大部分高校的考核成績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一般期末考試成績的比重較大,通常為60%—80%,期末考試以閉卷考試為主,較少以小論文或者研究報告的考查形式。
根據與同行的交流了解到,期末閉卷考試比寫小論文或研究報告的結果稍微好一點。理論考試至少會督促學生復習、回顧一下該課程的重點和主要知識,而寫小論文或研究報告,學生普遍抄襲嚴重,并且主要知識聽過就忘或者平時壓根就沒聽課,開課的意義全無。當然,期末理論考試也有弊端,學生往往在考試前要求老師劃重點,并用突擊記憶的方式來應付考試,以這種方式學到的知識是短暫而殘缺的,而且考試后很快就遺忘了,更不用提如何運用知識。
關于平時成績,老師通常根據學生出勤、課堂表現和作業而定,部分老師嫌麻煩連作業都很少布置。在大班教學的情況下,很難有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課堂。即使是小班教學,在大學的課堂上,通常那些對期貨和衍生品有興趣,有考研、出國、拿獎學金追求的學生會積極參與到老師的課堂中來,部分學生感覺來上課就是為了應付老師的點名,到了教室也不認真聽講。
C 行業協會及交易所培養期貨人才的做法
中國期貨業協會
中國期貨業協會于2008年制定了《中國期貨業人才發展戰略規劃》,并相應提出了實施“人才興業”工程的具體措施,經過多年努力,這些舉措已實施完成,在行業人才培養與培訓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5年,我國期貨市場面臨創新發展的歷史性機遇,國務院“新國九條”及中國證監會“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意見”均明確提出要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并對行業人才培養和培訓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為落實證監會創新發展意見要求,進一步實施中國證監會制定的“中國證券期貨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2011—2020)”,推進期貨行業人才培養與培訓工作,中國期貨業協會制訂了《期貨行業人才培養戰略規劃(2014—2018)》。
規劃強調了重點實施三方面的人才培養:一是創新人才培養,包括金融衍生品創新型專業人才、商品期貨及衍生品創新型專業人才、期權交易操作型人才、基金經理(CPO)、商品交易顧問(CTA)型人才、風險管理型人才等六類人才。二是國際化人才培養,包括期貨經營機構的高級管理人才、期貨經營機構風險管理方面的高層人才、期貨經營機構金融衍生品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三個方面。三是期貨后備人才培養,包括與中金所聯合,每年舉辦全國高校大學生金融期貨與衍生品知識競賽;與3家商品期貨交易所聯合,面向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開展全國高校大學生商品期貨與衍生品知識競賽;與高校和地方協會合作,建立高校期貨輔修專業等。
除此以外,該方案還從從業人員專項培訓、人才培養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保障等幾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舉措。2015—2018年,中國期貨業協會開展了分行業、分層次,分類別的培訓近200期。
上期所
上期所將期貨人才培養與投資者教育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期貨大講堂、上海衍生品論壇、網站宣傳等形式助力新時代期貨行業人才培養。
期貨大講堂是上期所主推的投資者教育系列活動,面向不同的受眾分為大宗商品月月談、市場發展共同體、從業人員強化班、風險管理研討班、產業沙龍群英會、未來英才訓練營等六個方面。
上期所主辦的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緊扣世界經濟和大宗商品市場的發展脈搏,已逐步成長為全球期貨和衍生品業界一個重要交流平臺,以其參與者較高的層次和較廣的范圍,顯示了在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期貨市場對全球市場參與者所具有的巨大吸引力。除此以外,上期所在官方網站上還設有視頻專欄,便于社會公眾對相關專業知識和業務進行系統學習。
鄭商所
衍生品學苑是鄭商所進行期貨人才培養的特色項目。衍生品學苑開展的具體活動包括針對會員機構開展的合規培訓和業務培訓;針對投資者開展的風險教育、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案例分析、期貨知識學習和期貨模擬交易;針對在校大學生開展的鄭商所杯大學生模擬交易大賽等。
大商所
大商所期貨學院本著服務會員、服務產業的原則,面向期貨行業專業人才進行重點培訓,旨在通過系統培訓,不斷提高期貨分析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培養適合中國期貨市場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分析師隊伍。期貨學院采用網絡遠程教學方式,現已在全國設立26個分院。根據學員的需求,期貨學院通過分析師初級培訓、中高級研修班及專題培訓講座等多種方式,按照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實戰水平的原則設置課程,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和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業內資深專家授課。期貨學院開辦幾年來,共培訓學員數千人,為期貨行業快速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除此以外,大商所還聯合期貨業協會和高校開展了高校人才培育項目。學校將期貨課程設置為本科或碩士專業的學分課程,設置最低所需的學時要求,計入學分。通過系統的期貨課程培訓和相應的激勵措施,為期貨市場培養高層次、高水平期貨專業性人才,滿足未來國內衍生品市場日益增長的人才需求。
中金所
中金所期貨期權學院是國家級證券期貨投資者教育基地,投資者教育與保護工作一直是中金所工作的重中之重。長期以來,中金所持續開展了大量現場類投教活動。為建立國際領先的金融衍生品投資者教育基地,打造交互式交流學習和一站式公共產品平臺,適應“互聯網+”時代及在線教育的發展趨勢,中金所積極開展投教工作線上化轉型的研究與實踐,歷時兩年規劃建設,于2015年年底成功推出中金所期貨期權學院網站。該網站定位于投資者教育為主的多功能綜合型一站式網絡學習平臺,是中金所開展市場培育、輿論宣傳、產品推廣以及展示交易所形象的重要平臺之一。網站立足于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面向會員、機構客戶及個人投資者開展金融衍生產品線上培訓服務,為投資者提供股權類、利率類、匯率類等金融衍生品多種學習資源。
網站由通知公告、新聞動態、學習中心、專家師資、金融衍生品知識競賽5大板塊和17個二級欄目組成,囊括近百門視頻課程,百萬字的海外培訓教材和海量文本資料,涵蓋金融衍生品基礎知識、合約規則、法律法規、市場聲音、培訓動態、專家師資、知識競賽等方面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