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在6月15日召開的2023中國國際棉花會議上,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副總經理沈潔強以“數字經濟時代下的中國棉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題,就棉花產業數字化現狀、數字化條件下中國棉花產業的變化和發展,以及未來棉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努力方向進行了探討。
沈潔強表示,2022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年均增速顯著高于同期GDP增速,已成為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2004年中國棉花質量體驗體制改革正式啟動,大幅提升了中國棉花產業信息化、數字化水平。歷經二十年,棉花成為中國唯一一個全產業鏈實現數字化的農產品,中國棉花產業鏈各環節基本實現電子化:在種植環節,原有紙質種植證明實現電子化;加工環節,皮棉實現逐包編碼;檢驗環節,質量和重量檢驗證書實現電子化;倉儲流通環節,皮棉存貨憑證實現電子化。在電子化過程中,統一了數據標準,為數據的共享和使用創造了有利條件,以關鍵基礎數據為支撐,信息系統建設的速度和發揮的作用得到有效提升。
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而行業信息化發展程度決定了行業數字化水平。依托于產業鏈各環節高度發達的信息系統,今天棉花產業鏈各環節基礎設施已經全面實現數字化,中國棉花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基本建設完成。
沈潔強指出,數字經濟與棉花產業深度融合,通過提升業務效率、重塑業務模式,不斷為棉花產業賦能,中國棉花產業正在逐漸進入智能化時代。在種植環節,棉農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初見成效,該平臺以種植、收購數據作為生產要素,以微信小程序作為載體,為棉農種植經營棉花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在流通消費環節,供應鏈數字生態圈建設基本完成,物理上的距離不再成為新疆棉花產業發展的障礙。商品棉、電子倉單等等廣泛應用,成為棉花流通基礎載體,通過e棉網進行倉單過戶成為貨權轉移的主要方式。倉單質押成為行業融資的重要方式,供應鏈金融風險大幅降低,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得到有效破解,棉花融資全面進入E時代。棉花成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典范,在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時,行業運行變得更加規范便捷。
展望未來,沈潔強表示,通過全國棉花交易市場與產業各方參與者共同努力,不斷成熟的數字棉花和快速發展的智能棉業,必將為中國棉業的發展構建起良好的生態圈,助力中國棉花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以棉花供應鏈數字生態圈建設為基礎,不斷建設更大、更豐富、更開放的棉花產業數字生態圈。一是在新疆皮棉的基礎上,將棉花種植、籽棉、內地棉、進口棉、棉紗以及其他非棉紡織原料融入供應鏈數字生態圈,逐漸形成中國棉花產業數字生態圈。二是探索農資、農扶、農技線上服務、數字合作社、籽棉線上交易、籽棉數字監管、貿易商產業互聯網轉型、計算機輔助配棉等數字化轉型業務,充分發揮數據對產業的賦能作用,讓棉花經營更為便捷、高效。三是通過標準化數據接口,打通全國棉花交易市場e棉網與企業內部運營管理系統,實現數據通、業務通,實現企業經營和企業管理無縫對接,進一步提升棉花行業經營效率,降低棉花經營風險。
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將不斷豐富數據采集手段,拓展數據采集范圍,提升數據采集能力,持續推進中國棉花數字化水平,持續提升中國棉花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的數據質量和對外服務能力,加快構建統一的用戶體系和開放的數據服務。圍繞棉花產業鏈各個環節,建設棉農綜合服務平臺,棉花加工服務平臺,棉花檢驗服務平臺,數據交互與資源共享平臺,與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棉花在線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實現數據一體化和業務的無縫銜接,健全信息高速公路,為產業參與者數字化轉型提供標準化的數據服務,共同打造中國棉花產業數字生態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