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4顆衛星在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升空,意味著我國規模最大的商業雷達遙感星座——“女媧星座”在軌衛星達到12顆,其運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如今,這12顆衛星正不間斷地將數據從500多公里的高空,傳回位于鶴壁科創新城的衛星運營中心,供工作人員分析研究,為城市發展提供快捷優質的監測服務。
日前,記者來到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在航天宏圖華中總部衛星運營中心,記者通過衛星傳回的高精度三維實景圖,可以清晰地看到農作物長勢、實時路況、森林覆蓋面積等精準的城市地理信息。
從研發、轉化到制造、運營,再到創新應用,鶴壁正在打造一個“空天地”一體化商業航天產業集群。這座曾經貼著“資源型”標簽的城市,如今踏準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節拍,堅持“龍頭帶動、鏈式發展、集群打造”的思路,聚焦“衛星、火箭、數據、服務”產業鏈關鍵環節,將深度轉型的“小齒輪”掛上國家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大齒輪”,成為煥發“星”能量的沃土。
布“鏈”航天 追夢星辰
“當前,我們已經發射了12顆衛星,計劃到2027年完成‘女媧星座’114顆衛星組網。”航天宏圖董事長王宇翔介紹。
商業航天作為一種技術迭代快、經濟效益高且產業協同強的航天新業態,是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也是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支撐。
為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戰略、搶抓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戰略機遇、推動衛星及應用產業加快發展,鶴壁市設立了首批4億元衛星產業基金、撬動社會投資近40億元,主要用于支持衛星制造、發射、應用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助力“女媧星座”快速組網,搶占衛星產業制高點。
在鶴壁科創新城,航天宏圖衛星大廈格外引人注目。2020年7月,航天宏圖正式牽手鶴壁,將華中總部衛星運營中心項目落戶于此。而不遠處的天章衛星研發制造基地,集設計、仿真、工藝、測試、試驗于一體,是河南省首家衛星研發制造基地和全國商用衛星運營中心。基地完全建成后,可年產100顆衛星。天章衛星正與航天宏圖合作,持續為“女媧星座”提供生產和更替服務。
如今,鶴壁衛星智造產業園內產業鏈緊密相連,形成了空天地一體化的全產業鏈布局。近40家商業航天上下游企業相繼落戶,實現了“一企引領”帶動“群企來鶴”的集聚效應,衛星產業生態圈逐步形成。“樓上樓下就是產業的上游下游。”鶴壁市淇濱區區長張育文說。
聚鏈成勢 厚植產業發展沃土
從天章衛星智造基地,到可年產10發中型運載火箭的航宇火箭智造產業基地,再到全國最大商用衛星測運控企業航天馭星以及航天宏圖……近年來,鶴壁市商業航天產業已經實現了衛星鏈、火箭鏈、數據鏈、服務鏈的融合發展,構建起集衛星設計、研發、總裝測試,火箭研發、制造、發射,衛星測運控和衛星數據應用于一體的商業航天全產業鏈。該市商業衛星裝備制造及應用產業集群入選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產業鏈條日趨完善,產業規模逐漸壯大。
“當前,鶴壁市初步構建的衛星互聯產業體系內涵豐富、結構合理。”張育文介紹,“產業鏈上游主要涵蓋衛星研發、制造、測試及熱控產品、機械加工、復合材料等衛星制造主導和配套產業;中游布局了預控臺、數據接收站、衛星運營平臺、衛星地面系統等環節;下游全面覆蓋了應急管理、生態環境、災害預警等數十個行業領域,主要提供數據、產品、軟件和定位等服務。”
在鶴壁科創新城衛星智造產業園的“豫見宇宙”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記者看到,1∶1復刻的天和核心艙、太空模擬器、三維航天影院等展示項目吸引了不少前來研學的學生。該教育基地總經理黃超說:“這是一處集沉浸式場景游覽、航天任務體驗、航天工程教育三大核心功能于一體的航天科普研學基地,也是鶴壁市構建航天產業大格局的一部分。”
產業發展離不開政策護航。河南省委、省政府將鶴壁確定為全省商業航天產業兩大戰略承載地之一,明確支持建設全鏈條產業集群。為此,鶴壁市相繼出臺測繪地理信息和衛星遙感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等系列政策,并配套制定了加快創新體系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特色應用場景等18條措施,聚焦北斗應用、區塊鏈、未來信息網絡等未來產業進行重點培育,為商業航天產業加快發展提供了堅強政策保障。
目前,在鶴壁落地的商業航天上下游企業已近40家,初步測算2024年營業收入達26億元。“新”風撲面,“質”感滿滿,鶴壁商業航天“藍海”風帆正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