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從本學期起,天津大學化工人才培養實行“3+1+4”本博貫通的超常規培養方案,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再提速。
“3+1+4”本博貫通,即“3年本科階段+1年貫通階段+4年博士階段”。據介紹,學生在完成3年的本科學習取得直博資格后即在大四提前進入博士階段的學習。按照培養方案,這一年,學生將在導師的指導下修完博士階段70%以上的課程,并進入導師實驗室開始科研工作。相較于傳統的“4年本科+3年碩士+4年博士”,或者“4年本科+5年博士”,該培養方案將從本科到博士的培養周期縮短1-3年。
與此同時,學生在本科第四學年開展本博貫通課程學習及科研工作,即可享受每月不少于1000元的助學金資助,博士一年級即可享受每月不少于4000元的助學金資助,同時優先享有學院公派出國、國際會議交流等機會,全方位保障、激勵引領學生潛心研究、追求卓越。
據悉,天津大學近兩年來陸續完成了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在校級層面從體制機制上打通了本研階段的課程體系。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院長范曉彬介紹,化工學院“3+1+4”本博貫通人才培養模式,即針對現有培養中跨學段課程體系、連續性科研及獎助支持體系統籌規劃不足等突出問題,按照“強化數理、夯實專業、加強實踐、綜合提升”的總體思路,加快推進拔尖創新人才的超常規培養。
該計劃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首批遴選出19名學術潛質優秀的本博貫通生,按照“一生一案”的培養方案進入博士階段的培養。
今年大四的劉亞鑫即是首批19名本博貫通生之一。這名出自化工“領軍班”的學生,在導師付東龍眼中“有想法”“具有科研主動性”。本學期,劉亞鑫已在導師指導下選修了《應用泛函分析》《固體表面化學》《學術交流英語》《催化劑工程》等博士階段的課程。目前,劉亞鑫正一邊學習專業課,一邊進入付東龍所在的新能源化工團隊做科研。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塑料催化轉化和化工過程原位可視化表征。亞鑫的博士課題是‘催化反應傳熱機制的可視化譜學研究’,這是一個全新的科研方向,他正在做一項開創性的工作。”付東龍介紹。除了量身定制的課程外,付東龍還給劉亞鑫布置了做科研綜述及一些重復性實驗的任務,幫助他盡快完成從本科到博士階段學習方式的轉變,適應科研工作。
“早發現、早培養,發揮大師博學身正的榜樣示范效應,讓最優秀的老師培養最優秀的學生,首批我們選聘了49名講席教授、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等頂尖師資組建導師隊伍。學生經過實驗室輪轉、師生互選等環節,進入導師團隊,實現了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支撐拔尖人才長周期、個性化培養的目的。”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副院長劉國柱介紹,課程上匯聚了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專業課程與促進學科交叉融通的跨學科課程,強化學科前沿引領、科學方法訓練和學科交叉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
據悉,該計劃未來還將推廣到天津大學理學、材料、環境、生物學等相關學科,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 胡春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