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氣溫驟降。但對于紹根鎮牧民巴彥寶力高來說,心里格外暖和,因為這個秋天他又迎來了“豐收”。“種植牧草不僅改善了沙化的草場,還讓我的腰包越來越鼓,我這精神生活也越來越豐富了,總想唱一段、拉一曲”巴彥寶力高開心的說。
近日,被譽為“中國草都”的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56萬畝優質牧草第三茬收割已全部結束,第三茬產量達到15萬噸。草產業是阿魯科爾沁旗富民產業、支柱產業、生態產業。從2008年第一塊高效節水人工草地試種成功,到成為國內集中連片種植紫花苜蓿牧草面積最大地區,這一步,阿魯科爾沁旗走了15年。
阿魯科爾沁旗草業核心區曾是一片草場沙化退化非常嚴重的沙區,優質牧草核心區一帶植被覆蓋率不足10%。草原要增綠,牧民要增收,如何破解保護生態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是擺在阿魯科爾沁旗面前的重大考驗。隨著2008年,全旗第一個沙地節水灌溉紫花苜蓿種植試驗成功,從此,拉開了人工種草的序幕。豐富的資源、優惠的政策吸引國內外知名牧草企業紛至沓來,阿魯科爾沁旗相繼被確定為“中國草都”“國家紫花苜蓿種植標準化示范區”。
“從野生牧草畝產量35公斤到目前苜蓿草畝產量800公斤以上,較天然草場提高20多倍的單位產值,園區單位草場載畜量增加了60多倍。”阿魯科爾沁旗草業示范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蘇勝坤介紹,時至今日,草業核心區植被覆蓋率從不足10%增長到如今的90%以上,年產干草50萬噸,占國內年優質商品草供應總量的六分之一,產值近9億元。
如今優質牧草產業逐漸形成企業獨資經營、企業(合作社)牧戶聯合經營、牧戶聯合經營、牧戶獨資經營四種方式,首農普瑞牧、北京綠田園、甘肅亞盛集團田園牧歌、伊利集團優然草業、伊禾綠錦等26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進駐阿魯科爾沁旗從事牧草種植和草產品加工,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水平,遠銷華北、東北等地,成為國內乳業龍頭企業重要的飼草供應基地。
在提升草業附加值,擦亮草都名片上,阿魯科爾沁旗已先行一步。鮮美的牧草催發了養殖業、奶產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阿魯科爾沁正在圍繞“種最好的草、養最好的牛、產最好的奶、做最好的奶制品”,逐步加快草產業的延鏈補鏈產業升級。
截至目前,澳亞集團、飛鶴乳業集團紛紛入駐,奶牛存欄達到3.6萬頭,年產鮮奶25萬噸。飛鶴(阿魯科爾沁)智能化生態產業園項目建設正在如火如茶推進中,預計將于2025年7月順利竣工,屆時年可處理鮮奶30萬噸。“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年產高端配方乳粉4萬噸,可實現產值60億元,稅金8億元,企業利潤6億元,可直接帶動就業400多人,將大力推動阿魯科爾沁旗整個乳品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飛鶴乳業項目經理武君說。
澳亞集團、飛鶴乳業集團的入駐,使阿旗奶牛產業形成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跨越式發展。時至今日,阿旗已成為內蒙古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形成“種、養、加”一條龍的綠色循環產業鏈條,完整產業集群正在形成并不斷豐富。
從田間地頭的一株草,到牛棚里的一頭牛,再到餐桌上的一杯奶,阿魯科爾沁不僅拓寬了發展路子,還帶動了農牧民就業增收。僅牧草種植一項,農牧民通過草牧場流轉、土地入股、合作社務工等多種方式取得穩定收入,800多戶農牧民通過種植牧草,戶均增收2萬元左右,走出一條治沙和致富共贏的生態發展之路。(美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