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中華遺囑庫創辦人陳凱:立遺囑無須忌諱,只關乎愛與責任
11年過去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遺囑庫項目辦主任、中華遺囑庫創辦人陳凱還是忘不了2013年3月21日——這天,作為中國首個關注遺囑的公益項目,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發起主辦的中華遺囑庫在北京啟動??缮衔绲男侣劙l布會還沒結束,到場的30多家媒體就只剩寥寥幾人。
“這下搞砸了,大家都不感興趣。”陳凱滿心擔憂,可到了下午,這些低落的情緒一掃而空。在北京西交民巷73號,中華遺囑庫第一登記中心,他看見上百位老人排著長隊,等待立遺囑。
有人告訴陳凱,自己想安排身后事已有10年,平時都睡不踏實。還有人哭訴兒女們爭奪遺產的種種,看到關于遺囑庫的報道,立刻就來看看。這時陳凱才知道,記者們不是不感興趣,而是回去搶時間報道。
數據顯示,2013年至今,中華遺囑庫已在全國設立了60余個分庫,為47.9萬多人提供了遺囑服務,登記保管了31萬余份遺囑,其中在最高人民法院的中國裁判文書網公示的102份生效判決書,全部合法有效。
“我們希望通過遺囑庫的建立和發展,切實保護老人的合法權益。”陳凱說,這也是他投身公益的初衷,讓人們能重新認識遺囑,建立更加豁達的生死觀。
解后顧之憂,傳和諧家風
新京公益:什么契機促使你投身公益?
陳凱:重要的轉折發生在2007年。那時我成為律師已有5年,在北京也站穩了腳跟,但為了實現“成為一名涉外律師”的夢想,我申請去澳大利亞一家律所交換工作。
我想提高英語水平,因此每到周末,都盡可能多地找當地人聊天。他們也很少見到中國的律師,總是好奇地要我分享新鮮事。恰好那時相聲演員侯耀文因為突發心臟病猝然離世,家人因財產分配問題產生分歧,我就簡單介紹了這樁沸沸揚揚的遺產案。
沒想到,這讓在場的人面面相覷。“他為什么不寫遺囑?”大家很疑惑,我也疑惑:“你們難道寫嗎?”答案令我大為震驚——幾乎每個人都格外坦然地告訴我,結婚或是有了小孩之后,都會寫好遺囑,不寫是不正常的。
再后來,一位外國人沖我感慨,曾經在澳大利亞的報紙上,從來看不到關于中國的新聞,現在報紙頭版都是中國,中國的未來不可限量。
種種經歷促使我不停思考。未來中國經濟騰飛,家家戶戶的財富增長,有些新問題必須得通過遺囑來解決。這成了那段時間最讓我惦念的事,看書、查資料,就連吃飯、休息都在琢磨,那時我才30歲出頭,只要跟遺囑、遺產有關的熱點事件,我都會跟進一篇評論或法律分析文章,發表在個人博客上,慢慢有了名氣。
那時類似的案件不多,很少有律師專攻繼承領域。我記得在一場法律研討會上,在場幾十位專家和律師,我是唯一一位深入研究《繼承法》的律師。
更巧的是,那段時間,好幾樁遺產案都找上門,親人因為遺產反目成仇,作為外人我尚且覺得煎熬,何況是當事人。所以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推動遺囑進入每個中國家庭,讓他們不再有后顧之憂。
新京公益:為什么選擇公益這種方式?
陳凱:我發現妨礙人們立遺囑的核心原因是觀念。很多人沒有“立遺囑”這個概念,也忌諱至極。想要改變人們的認知,就要多做宣傳推廣,而公益是最好的方式。
為有需要的人免費立遺囑,這會讓大家意識到,“立遺囑”實際是種“幫助”,它不關乎金錢,只是為了守護人們的基本權益,久而久之,社會對待“遺囑”的態度就會有改觀。
“能把這件事干成,我就很幸福”
新京公益:從下定決心做公益,到中華遺囑庫的概念成形,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陳凱:2004年6月1日起,《基金會管理條例》開始實施,這是為了規范基金會的組織和活動,維護基金會、捐贈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力量參與公益事業而制定的條例,也給了我們做公益的底氣和保障。
機緣巧合,那時我的想法被時任民政部副部長、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李寶庫知曉。“我們要為老年人做好事。”他告訴我,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是民政部、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領導下的全國性慈善組織,做這件事責無旁貸。在這樣的支持下,籌備了一年多,2013年,中華遺囑庫這一公益項目得以啟動。
新京公益:中華遺囑庫成立之初是否遇到阻礙?
陳凱:最大的困難是人們不認可“遺囑”這個理念。即便現在,反對“遺囑”的聲音依然存在。有時我們開研討會,在酒店大廳豎起“中華遺囑庫”的立牌,場地負責人看到,會立刻讓我們撤掉標語,以免影響其他客人。
2023年,我們想在公交站牌投放公益廣告,但在審批時,“遺囑”卻成了禁忌,只能用“家庭財產繼承公益項目”之類的字眼替換。為了把“遺囑”兩個字露出來,我們只好放上我的頭像,旁邊寫上“中華遺囑庫創辦人”。后來發現老百姓還能接受,才慢慢地把“遺囑”字體變大。
可最終,我們還是收到了投訴——在十里堡附近,一位老爺子鍛煉身體時看見了宣傳語,立刻撥打12345熱線,說自己一大早看到“遺囑”特別難受,不希望把“遺囑”放在這樣醒目的位置。
但不可否認,人們的觀念還是有了改變。以前大家不會談論遺囑,現在有人在飯桌上提個話頭,人們也愿意討論。很多人見到我們,也會感慨“立遺囑”很好、有意義、應該推廣。我想,我們不能讓所有的人都接受,但可以創新傳播方式,去一點一滴影響更多人。
新京公益:面對這些阻礙,你如何堅持?
陳凱:最主要的動力來自于我對中華遺囑庫的使命感??梢哉f,中華遺囑庫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也是我這輩子人生意義與價值的體現,能把這件事干成,我就很幸福。
我當初做律師收入不低,自由輕松,而做公益既沒錢,還沒時間陪伴家人。有一天晚上,我妻子問我,能不能不干了,再做就影響家庭了。我很堅決地告訴她,如果我不做,死也閉不上眼睛。
我父親也對我影響重大。在彌留之際,他曾叮囑我們,要好好讀書,做有意義的事。如果我現在做的事可以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就比創造財富更有價值。
愛與責任
新京公益:中華遺囑庫的特點和創新體現在哪里?
陳凱:很多老人立好遺囑,不知道該在哪里保管,其實中華遺囑庫就可以。
我們建立了一套符合法律規范的遺囑服務流程,讓遺囑既具備權威性,也具有保密性,它的原型是“正大光明”牌匾,即“生前保密、身后宣讀”,充分尊重遺囑人的心愿。
但遺囑只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文字硬邦邦的,人和人之間總歸是有情誼與溫暖。我們會為老人們提供“幸福留言”卡片和“幸福留顏”錄像,老人們可以將對親人的囑托、思念與祝福寫下來、講出來。很多老人在寫下文字、講出心聲之后,都會露出笑容,我能感受到,那是了卻心愿、發自肺腑的喜悅。
新京公益:你對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也頗有心得,這對中華遺囑庫的發展與創新有什么影響?
陳凱:中華傳統文化提倡“家文化”,而訂立遺囑關乎慈與孝,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有助于和諧家風理念的推廣,對豐富中華遺囑庫的文化內涵有幫助。
新京公益:你對目前從事的公益事業有怎樣的目標?
陳凱:想要辦成一件事,首先要專業。為此,我進入北京師范大學繼續深造,自己成立基金會,每天躺在床上,想的都是怎么讓中華遺囑庫做得更好。現在,我還需要更多有識之士的加入。曾經我希望中國有1000萬人能立遺囑,現在還有很大差距,但我相信這個目標終將實現。
新京公益:你在2010年也立了遺囑,這是什么契機?對你的生活有影響嗎?
陳凱:當時我的第一個孩子就快出生,我對他有很多的期待和叮囑,我想是時候寫下自己的遺囑了。
其實,大家忌諱遺囑是因為只關注到了自己,好像要咒自己死掉,但實際上我們寫遺囑只是為了自己關心的人、愛的人,這個時候,忌諱就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責任和愛。
我勸每個人都試著寫一次,寫完之后就會發現,原來他們對我那么重要,當我結束一生,我會知道我愛的人未來會在我的安排與祝福下,依然活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