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被譽為“京劇第一科班”的富連成社在北京正式成立。10月31日上午,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紀念富連成社創辦120周年座談會,在中國政協文史館舉行。
合影
原國務委員、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戴秉國,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民革中央原常務副主席齊續春,中央統戰部原常務副部長朱維群,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董耀鵬,全國政協京昆室副主任、原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原文化部副部長、中國劇協顧問董偉,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聯部原副部長艾平,民革中央副主席劉家強,中日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原駐日大使程永華,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原甘肅省委常委、省軍區司令員陳知庶,中國劇協主席濮存昕,中宣部文藝局副局長馬小龍,中國劇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一級巡視員傅亦軒,部分中國劇協主席團成員、中國劇協顧問與來自海峽兩岸的富連成社學員后人、藝術家傳人代表,富連成社葉氏親屬代表、家鄉代表,富連成社研究專家、戲曲專家代表,全國京劇院團、戲曲教育院校代表,以及中宣部、中國文聯、全國政協京昆室、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臺盟中央等相關單位代表等100余人出席了紀念座談會。會議由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涌泉主持。
由葉春善任第一任社長,葉龍章任第二任社長的富連成社,是京劇教育史上辦學時間最長、培養人才最多、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所科班,被譽為京劇的“大師搖籃”。在其成立后的44年辦學時間里,培養了“喜、連、富、盛、世、元、韻、慶”共8科、700余名學生,孕育出侯喜瑞、馬連良、于連泉(筱翠花)、譚富英、裘盛戎、葉盛章、葉盛蘭、袁世海等開宗立派的京劇大師,梅蘭芳、周信芳少年時代也在此“搭班學藝”。富連成社對京劇藝術發展與戲曲人才培養貢獻卓著。
富連成社創辦人葉氏家屬代表葉金森,全國政協京昆室副主任、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譚孝曾,臺灣韻清樂舞劇團副團長哈憶平,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王廷信,中國戲曲學院原副院長鈕驃,富連成社創辦人葉氏家鄉代表、安徽省太湖縣委書記朱小兵,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吳蕾,北京京劇院副院長朱甲,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中日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原駐日大使程永華,中央統戰部原常務副部長朱維群等先后發言。董耀鵬、濮存昕在座談會上講話。大家深情回顧了富連成社的藝術成就、精神內涵及其對中國戲曲教育、京劇藝術傳承發展所作出的重大貢獻,總結闡釋了富連成社的社會文化價值與當代意義。
與會者一致認為,富連成社是中國京劇史上赫然在立的豐碑,是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當前全國戲曲界應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傳承、弘揚富連成社“出人出戲走正路”的優良傳統,著力培養一批德才兼備的戲曲名家,推出一批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戲曲精品力作,推動戲曲藝術從高原向高峰跨越。倡議新時代廣大戲曲工作者秉持傳道授業,賡續中華戲曲文脈;堅持變革求新,不斷開拓戲曲藝術新境界;始終心中有人,永遠讓戲曲百花園為社會服務、為人民綻放;堅持以德為先,爭做德藝雙馨的戲曲工作者。
專程從臺灣趕來參會的富連成社傳人代表哈憶平,特別將富連成社在臺灣的京劇劇本等眾多歷史文獻資料現場捐贈給了富連成社葉家后人。這些珍貴歷史文獻是海峽兩岸京劇人同根同脈、骨肉相親的歷史見證。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的青年演員們現場表演了富連成社社訓、社歌及相關戲曲節目。
哈憶平將富連成社在臺灣的京劇劇本等眾多歷史文獻資料捐贈給富連成社葉家后人
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的青年演員們現場表演富連成社社訓、社歌等節目
座談會后,紀念富連成社創辦120周年系列活動將陸續展開,包括將于11月在中國青年網、新華網播出的《走進京劇的黃金時代——紀念富連成社120周年百集口述歷史紀錄片》以及于12月在首都博物館開展的“大師搖籃、雙甲追憶”主題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