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曉瑩
“嗚嗚嗚……”13日清晨,在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春秋寨,68歲的劉國福吹奏起陪伴自己50余年的嗚音喇叭,裊裊古樂在群山中回響。
嗚音是吹打樂器演奏的音樂,因音色似巫師吹牛角招神的嗚嗚之聲而得名。嗚音調的主要表現器樂為木管嗩吶,聲音低沉悠長,被稱為嗚音喇叭。
劉國福吹奏嗚音喇叭。楊東 攝
據南漳縣申遺辦副主任庹先沮介紹,這種音樂為三千多年前的楚國宮廷音樂,具有楚國早期崇巫尚神的特點,因而被史學界稱為“楚樂的活化石”。2008年,嗩吶藝術(嗚音喇叭)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我從記事起,就聽爺爺吹嗚音喇叭,只覺得那聲音實在好聽,就跟著學。”劉國福說。受爺爺和父親熏陶,他從十多歲開始學習偷換氣、甩馬鑼、換拇眼三大傳統技法,并逐漸掌握了100多個曲牌,成為遠近聞名的嗚音喇叭藝人。
“劉家班”樂師在景區表演。楊東 攝
劉國福說,嗚音喇叭分喜調和悲調,喜事用喜調,演奏者著紅裝,吹出歡快之聲;喪事用悲調,演奏者著白裝,吹出悲愴之音。
“演奏曲牌要遵祖訓,'進門不吹葉葉落,出門不吹上山坡'。”劉國福說,嗚音喇叭須按規矩和套路演奏,不得逾越。
嗚音喇叭主要是以家族樂隊的方式在南漳代代延續,在兩千多年來的流傳過程中,無樂譜記載,全憑一代一代的樂師口耳相傳。
南漳劉氏家族有史可查的嗚音傳承已有五代,弟子遍布南漳、遠安和??怠?018年,劉國福被認定為嗩吶藝術(嗚音喇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劉家班”樂師在景區表演。楊東 攝
南漳縣巡檢鎮文化站工作人員介紹,為了讓嗚音喇叭一代代傳承下去,當地將峽口中學確立為傳習基地,劉國福每隔一段時間就給孩子們上課。
“娃子們很喜歡學,我教得也起勁兒,我老了,希望年輕人讓嗚音喇叭傳得更遠、更久。”劉國福說。(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