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7日電(記者 張尼)西安,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曾經,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商品從這里源源不斷運往各國。
如今,駝蹄車轍下的古道已變為列車疾馳的鐵路,中歐班列穿行在廣袤的大地上。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國際港務區內的西安國際港站,正是中歐班列(西安)的始發站和回程班列目的地。
很難想象,如今這座中歐班列在內陸的集散中心、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一等站,曾經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四等小站,沒有辦公用房,只能辦理最基本的列車會讓作業,根本沒有貨運業務……十年來,老鐵路人李沛見證了這座小站發生的巨變。
西安國際港站 國鐵西安局西安西站供圖
從四等小站到全國第一
李沛出生于1980年,是地地道道的西安人,1999年入路至今已經和鐵路打了20多年交道,從最初的制動員一路成長,如今已經成為了西安國際港站的車站調度。
如今的西安國際港站日均開行中歐班列14.7列,從這里開出的中歐班列約占全國累計開行總量的四分之一,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標位居全國第一。不過十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四等小站。
2010年底,李沛調入新筑站(2021年4月1日正式更名為西安國際港站),從事一線調車工作。彼時,這里還是一片荒蕪,全站工作人員加起來只有20多人。
“那時要經過兩三個村莊才能到車站的大門,很簡陋,周圍也很荒涼,甚至還有野雞、野兔子出沒。”李沛回憶說。
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讓新筑站被推上時代的潮頭,這里成為了陜西中歐班列的始發站。
2013年11月28日,從這里開出了首趟西安-哈薩克斯坦國際貨運班列,這也是陜西首趟中歐班列,當時李沛和同事負責了班列的調車工作,并見證了這一具有紀念意義的時刻。
十年過去,如今的西安國際港站已經是西北最大的鐵路物流中心,也是中歐班列在內陸的集散中心。當年的小車站,現在已是貨場夜夜燈火通明,作業量與貨運量成倍增長。
李沛在工作中 國鐵西安局西安西站供圖
業務量陡增,調車班組人均日行三萬步
調車工作都是戶外作業,調車組作業人員每天都要扒著火車“飛上飛下”,也被稱為“飛虎隊”,這樣的工作強度對體能也是很大的考驗。
回憶這十年的工作,讓李沛印象最深的就是中歐班列業務量的快速增長。2016年到2017年左右,是新筑站中歐班列開行量增長最快的一個階段,從一開始的一個月只有兩三列,到每天十幾列,這對于整個車站的調度工作是很大的挑戰。
“為了提高作業效率,我們機車數量、人員配備都有所調整,同時工作人員也在提高效率。包括提前上崗、看運行圖、為車輛編組,每天下班要開總結會,總結工作中的不足。”
李沛說,2013年時,全站還只有職工20多人,現在已經增加至160多人,人員和吊機的數量都翻了幾倍。
“調車組是很辛苦的崗位,無論刮風下雨都要在戶外。目前我們的南北貨場面積將近600畝,作業強度很大。平均一位連接員每天下來要走3萬步。”
不過,鐵路人的堅守換來了回報。
2023年9月28日,隨著一聲機車汽笛長鳴,滿載著165輛陜西本地企業生產的汽車的X8489次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緩緩駛出,一路向西開往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這也標志著中歐班列(西安)自2013年開行首列以來,已累計開行突破20000列,西安國際港站也成為了全國首個中歐班列開行量突破20000列的車站。
鄔遠在工作中 國鐵西安局西安西站供圖
“95后”成為護航新生力量
這些年,李沛帶領的工作隊伍中也在不斷補充新鮮血液,年輕的“95后”正在成為新生力量。
2019年,在新筑站急需補充人員力量時,24歲的山西小伙子鄔遠被分配至調車班組,他成為了李沛的徒弟。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這個初到鐵路的年輕人僅用時6個多月便完成學員身份的轉變,順利完成定職考試。勤奮、好學是李沛對他的評價。
工作的過程中,鄔遠也在努力摸索高效的工作方法,通過優化流程、把所有的準備工作往前趕,讓機車從線路轉到貨場時實現人等車,大大縮短了銜接時間。
四年的時間,鄔遠通過努力從一名連接員一步步升任為調車長,連續幾年在單位舉辦的調車比武中獲得成績,并在2022年獲得連結員個人全能第一。
這幾年,鄔遠都是在值班崗位上度過的春節,李沛經常會邀請這個年輕人到自己家里一起吃飯。用李沛的話說,他在鄔遠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
而正是有了許多像鄔遠一樣的年輕人加入到隊伍中,西安國際港站的調車班組越來越壯大,如今這個隊伍的平均年齡只有三十歲左右,“95后”正在給中歐班列注入新活力。
航拍西安國際港站 國鐵西安局西安西站供圖
車站周邊就能買到進口商品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中歐班列已經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7個城市,累計開行超過7.8萬列,運送貨物超過740萬標箱;運送貨物占中歐貿易總額比重從2016年的1.5%提高到2022年的8%。
中歐班列的運輸貨物品類也不斷豐富,已經從開行初期以數碼產品為主,擴大到目前的53個大類、5萬多個品種產品。
貨物貿易不斷豐富,李沛和鄔遠深有體會。
李沛回憶,過去西安也有進口商品超市,但當時里面的商品價格很高,中歐班列開行以后,車站附近開起了跨境商城,還有集裝箱集市,售賣的商品包括化妝品、食品、家電等等,種類十分豐富。
“職工下班以后很喜歡去附近逛逛,買些進口商品,價格也比以前便宜很多。另外附近還有企業搞了基地和加工廠,進行糧油米面等商品加工,還設置了成品食材區,加工我們西安的一些面食,大家經常會跑去買些好吃的。”
車站周邊商業活動愈加繁榮,配套設施也在不斷完善。曾經,車站的信號樓是周邊最高的建筑,一眼望去可見秦嶺,如今周邊的住宅、學校、醫院一個個拔地而起,遮擋住了視線。
“車站和整個西安變化太大了。”李沛感慨,這些年,他見證了車站的變化、陜西中歐班列的飛速發展,自己也從一名制動員、連接員、調車長、調車指導、值班站長、一步步成長為車站調度,“可以說我們互相見證了彼此的成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