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看到很多人在搜索股票投資的相關內容,小編呢對此也是非常感興趣,特意整理了相關的內容,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下吧!
股票投資都有哪幾種方法?
(1)平均法:當股票價格下跌時,分批買進股票;當價格上漲時,分批賣出股票。這樣可以避免上漲時太早賣出而減少獲利,也可以避免因為股票一時下跌,全部拋出,后續反彈而追悔莫及;
(2)定期投資法:即在一個較長時期內,以一定的頻率以固定的金額買入同一只股票,從而分擔短期股價波動的影響;
(3)變動比例法:股票的投資在所有投資的比例,隨股票市場價格平均價格的升降而調整,股價上升時,將股票投資比例減小;股價下跌時,將股票的投資比例上調;
(4)固定比例法:即使投資股票的總價值和投資債券的總價值保持固定比例。當股價上漲時,出售一部分股票,增購債券;當股價下跌時,則出售債券增購股票。
股票投資者常見的錯誤觀念
第一,價值投資的一個特點就是不會帶來短期的暴利,也不追求短期的暴利。但是絕大部分投資者都認為存在一種可以持續獲得暴利的方法,而且很多股評家和媒體也在渲染很多傳奇的故事,不過這些傳奇人物通常都沒有下文了,或者在幾年的風光之后一蹶不振。價值投資的秘訣在于復利發揮了巨大的威力,這要求投資者具有耐心和長遠的眼光,但問題就在于絕大部分投資者都沒有長遠的眼光,也缺乏足夠的耐心,他們總是想一下撈個大元寶。正是由于抱著虛幻的盈利目標,使得他們為了追求高收益而進行了不理性的交易,比如重倉交易,根據傳言交易,追逐熱點,這些都會極大提高交易費用,影響交易情緒,進而危及理性的交易判斷。
第二,歷史會重演,這是技術分析的根本前提之一,也是價值投資者不相信所謂“新經濟”會帶來不同的原因。歷史上每次股市的癲狂都是與所謂的“新時代”密切相關,比如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人們往往傾向于忘記歷史,而這是有害的。太陽底下沒有新鮮的事情,進行價值投資的時候一定要考察過去,股市的過去、公司的過去,只有以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整個過程才能做好投資,不能因為眼前的情況,美好的預期而做出投資決策。
第三,因為喜歡某家公司的產品或者服務,而買入這家公司的股票。很多人將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方法片面化了,這兩位大師強調了產品受到追捧是投資的前提,但是卻并不能構成投資的充分條件。喜歡一家上市公司的產品,只是選股的第一步,還要進行財務、公司運營等多方面的分析才能判定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持久競爭優勢,然后再對股價和公司價值的關系進行合理判斷,最后才能得出是否買人或者繼續持有的決定。
第四,價值投資者通常選擇市場出現恐慌的時候進場,正是由于人群的恐慌才會使得股票的價格遠遠低于價值,這就是價值投資者買人的機會。但是,人的天性使得從眾成為最舒適的選擇,所以在市場出現大幅度下跌時,要投資者大膽買人或者繼續持有股票往往非常困難。所以,在市場恐慌的時候,跟著驚慌失措往往是投資者的通病。人棄我取,這才是價值投資之道。
第五,艾略特波浪理論和江恩理論以及嘉路蘭螺旋歷法給很多投資者帶來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那就是可以判定市場的頂底。其實,這些理論本身只是提供了一個概率工具,并不適合作為預測之用,更不能單單將這些理論作為進場和出場的工具。絕大部分價值投資者都對這些理論嗤之以鼻,我們倒沒有這么鄙視這些理論,根據我們的實踐,這些理論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有用性。它們可以提醒一些潛在的關鍵轉折點,但是卻不能當做決策的依據。這些理論助長了人們的“能力幻想”,使得交易者認為自己可以在最低點附近買入,在最高點賣出,追逐價格的波動。要長期做到這點存在難度,那些跟隨長期趨勢的技術交易者比那些追逐短期波動的技術交易者更容易做到。無論是你采用技術分析,還是基本分析,一定要避免一種“能力幻想”,那就是你可以準確預測市場的轉折點。任何時候都要為自己的判斷留有余地,為自己的決策定下容錯空間。
第六,認為價值投資就是買入好公司,而不管其買入價格如何。投資跟商品買賣沒有太多差別,你買一臺筆記本電腦用于工作一般會考慮三個問題:其一,這臺筆記本電腦本身的性能和配置如何,這相當于考察“資產價值”;其二,這臺筆記本電腦可以為你的工作帶來多大的效用,創造多少價值,這相當于考察“未來收益的價值”;其三,這臺筆記本電腦的售價是多少。只有當筆記本電腦的性價比足夠高時,你才會買入這臺電腦。這跟買入一家公司的股票的決策過程一樣。但是,又有幾個投資者是按照這樣的分析流程進行證券買賣決策的。四流的投資者不管價格,也不管公司質量,只跟風買入;三流的投資者只看價格,不管公司質量,專揀便宜的垃圾股;二流的投資者只管公司質量,不看股價,經常買在高位;一流的投資者既要查看公司的質量,也要查看股票價格,尋找高質量低價格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