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轉眼間,一年過去了,每到年底各個單位開始算賬了,今年的樓市怎么樣呢?在大多數人眼里,一定會說不會好的,因為今年的局勢各行各業都不太樂觀。
有機構預測今年樓市交易量與去年比將會有10%以上的降幅,其依據是國際局勢動蕩,疫情侵擾,多種不利因素疊加,物流、人流、資金流不暢,大勢、城市、樓市經濟深受連動性的結構影響。也有機構根據樓市15年存量數據推導出房地產市場規模的增速和房貸的增速高度相關性,認為“按揭貸款的規模和節奏基本上決定了住宅市場銷售的規模和節奏”,并在需求改善并且供給端沒有大變動的假設的前提下,預計,2022年中國住宅交易規模將降至到14萬億以下。
筆者以為,國家的政策性救援自上而下,救援的城市仍在擴容,救援行動仍在升級加碼,取消限購的呼聲更是聲聲急,東莞市巳經打響第一槍,看得見的是樓市危情在減弱,樓市復員的跡象正在逐漸顯現。不過,今年不是往年,我們的期待值不要太高,難在去年的基礎上保持持續增長。不過,我們堅信住宅市場仍然在樓市中起到舉足輕重杠鼎作用,讓新房、二手房、租房交易混在一起也許有可能出現二十萬億的交易量。新房的交易量看來只能在14萬億以下?我覺得數據低迷的背后,是市場的信心未完全恢復,聊以自慰的是,降量近四萬億的房地產新房市場,依然擁有超接近1萬億的大體量,依然是難以撼動的支柱產業。
樓市樂觀派們,預計未來的2023年樓市有足夠韌性的,或將出現疫情及筑底后的一波聲勢浩大的反彈。他們給出的理由有是:中國經濟大勢需要房地產筑基護堤,需要樓市的穩定健康發展;三年疫情積壓的市場需求,需要充分的釋放,打破沉悶的格局;政府紓困,房企自救,金融助力仍然會有大動作、大作為。作為專業研究者,筆者認為“2022年行業規模大概率將回落至14億平方米以下,行業規模將迎來真正的拐點。”的判斷對錯參半。新房市場交易量出現將嚴重的回落毋容置疑,但據此斷言行業規模將迎來真正的拐點為時過早。把特殊時期疊加的困局看成一種定局,實際上是一種誤判。
我堅信,未來五年,房地產支柱地位不會變,樓市出現的區域性分化仍會加劇,房價有高有低,有漲有跌的基本格局仍然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