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融到錢,我們還是會選擇融資。”日前,一位不愿具名的房企董秘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些房企受困于自身財務狀況和土地儲備情況,沒有渠道獲得低成本融資,不得已才偃旗息鼓,在銷售端發力,爭取回收更多現金,讓企業安全運轉。
現金流是決定房地產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一大要件。今年,《證券日報》記者曾采訪多位房地產行業典型房企的高管,無一不對自身的現金流情況給予高度關注,甚至有高管需要每天向老板報一遍銷售額和回款情況。
億翰智庫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房地產行業已然從“高杠桿、高利潤”的黃金時代,進入“步履維艱”的白銀時代,銷售增速逐漸放緩,調控政策持續收緊,融資成本上行,導致房企利潤空間收窄,在資金面上承擔比較大的壓力。
利息支出正在吃掉房企利潤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11月4日以來的20天內,已有20家國內房企計劃或已發布美元融資超50億美元。2019年以來,國內房企合計發布海外美元債已超650億美元,比2018年同期增長近50%。在最近20天的幾筆融資中,融資成本已從5%漲至12.8%不等,其中,德信中國、佳兆業、正商實業等幾家房企的融資利率均超過10%。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不少國內房企發行了利率超13%的海外債券,當代置業、泰禾集團、鑫苑置業、景瑞控股、弘陽地產等紛紛上榜。其中,當代置業(中國)有限公司在年初就發行了利率15.5%、1年半到期的3.5億美元海外債,但在資金管控趨嚴的背景下,本來就錢緊的房企只得靠借新債來償還舊債。
據同策研究院監測,今年前10個月,融資利率最高的50筆利率均在7%以上,區間在7.33%-15.5%,其中13筆融資利率超過10%。高利率的融資渠道有95%來自公司債,而且幾乎全是美元債,其中不乏規模大、實力強的房企身影,融信中國就是發債筆數最多的一家。
“不僅是規模分化,房企的融資成本分化也很明顯。從全年情況看,融資利率主要在6%-15%之間。”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元債融資井噴的背后,是房企資金鏈緊張、融資渠道被限制,對于杠桿率較高的房地產企業,資金壓力非常大。
“今年在做融資路演時,金融機構更關注財務報表中的負債情況、盈利能力和土地儲備量。”上述房企董秘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對一家融資渠道較少的房企來說,信托融資和海外債券融資是重要的融資渠道,但成本卻難以下降。臨近年底,有些企業是要發行新債償還舊債的,因此可能出現幾筆規模不小且利率較高的融資。
自房地產行業進入白銀時代以來,行業凈利潤率一般維持在10%-13%,借錢成本超過10%,意味著利息支出正在吃掉利潤。
控成本成房企“過冬”良策
大型優質房企對融資成本的控制一直握有較大話語權,近幾年一直在試圖降低融資成本。
億翰智庫在研究報告中指出,2019年上半年,房企融資政策的調控力度是史無前例的,融資成本上行,疊加銷售放緩,企業面臨資金緊張的困境,控成本、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成為房企“過冬”的良策。在企業財務費用方面,單獨核算利息支出更能反映房企因借貸帶來的財務壓力。
億翰智庫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20家樣本企業的平均利息支出為17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33.9%億元。利息支出/營業收入的平均比值為3.1%,較2018年同期增幅下降0.3個百分點。這說明,雖然20家樣本房企的利息支出有所增加,但資金的利用率在提升。
在20家樣本房企中,碧桂園、保利置業、中華企業、金科股份、中南建設等9家房企的利息支出/營業收入的比值均較2018年同期減少,反映出財務壓力在減小。
由此可見,在房地產行業增速見頂的預期下,房企的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控制期間費用的重要性將更加突出。(王麗新)
標簽: 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