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今年10月國家呼吸醫學中心發起成立了肺腫瘤早篩與無管微創技術聯盟,目前已有200余家醫療單位加入。盟員單位經系統學習培訓,并成功完成一定數量的手術實踐,經嚴格審核確認能熟練掌握無管微創技術后,方可申請授權掛牌“無管中心”。未來,隨著盟員單位掛牌“無管中心”,地方患者能更加安心地在家門口享受到與大城市同質化的醫療服務。
國家呼吸醫學中心成立“無管中心”
無管微創技術,更強調器官功能保護下的精準診療
在鐘南山院士指導下,由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何建行帶領團隊首創的無管微創技術及其理念(即在術中可保留患者自主呼吸、不插氣管插管,術后不放胸部引流管、不使用尿管,能減輕患者術后疼痛與不適,降低感染概率,加速康復周期),歷經近三十年,不僅使得早期肺癌的治療變得如同“治感冒”般便捷,也讓越來越多的肺部疾病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
“重大的創傷與疼痛會激發人體的應激和免疫反應,這是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和康復進程的主要原因。2020年后也是無管微創技術發展的第三階段,我們實現了機器人輔助篩查、主刀,裸眼3D視覺下的全腔鏡無管化手術,單孔手術切口僅2-3厘米,更加突出‘精準’兩字,進一步減少了患者的創傷范圍和疼痛,強調一種對器官功能的保護,部分患者甚至可以當天手術、當天出院。”何建行教授說,“未來希望通過聯盟及無管中心,讓優質醫療在更多地方觸手可及。不僅讓患者能在家門口看病,更要實現‘小病輕松治、大病精準治、疑難重癥高效治’的格局。”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多學科合作的深入,目前無管微創技術不僅覆蓋了肺縱隔腫瘤切除、肺段切除、肺葉切除術等多種胸部手術,還在泌尿外科、心臟外科、腎臟、腎移植科、婦產科方面等領域實現了跨學科的延伸應用。國家衛健委衛生技術評估重點實驗室對該項技術進行了評估,研究表明,無管微創技術相關結果能夠為醫療決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循證支持,改善患者健康結局。鐘南山院士表示,“外科是觸類旁通,一脈相承的。未來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將把無管微創技術的理念和體系引入到更多的外科專業范疇中,以真精準麻醉、無管微創為獨特優勢,為整個外科學帶來一場技術革命。”
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何建行
AI+無管,助力基層肺癌早篩早治
本次成立的“無管中心”將進一步推進無管微創技術的發展,據了解,中心的主要工作內容有:一是完善“無管中心”管理體系與服務功能,確保高效運行與優質服務;二是深化“肺腫瘤早篩與無管微創技術聯盟”工作,不斷推動技術創新與臨床應用;三是廣泛推廣“肺腫瘤篩查項目”,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擴大篩查覆蓋面;四是組織開展“胸部疾病診療知識宣講活動”,提高公眾健康意識,惠及更多患者。
“無管不僅是一項創新的醫療技術,它更在于提倡一種最少干預的管理方法,同時還強調對患者全周期的管理。”何建行教授說,“無管中心”不僅要在基層推廣無管微創技術,還會開展肺腫瘤篩查,提升基層醫療早篩早診能力。
“廣州國家實驗室、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聯合研發了基于智能化技術的肺結節/肺癌早期‘篩-診-治’體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梁文華教授在大會期間介紹說,“如建立肺癌早篩標準,證實了CT篩查可使肺癌相關死亡率降低10.6%;開發了首個以肺癌早診為核心的全胸部全鏈條AI診療系統,能夠一次性診斷與篩診15種胸部疾??;還率先建立了‘影像AI+血漿cfDNA甲基化’聯合早診系統,解決了肺結節良惡性鑒別診斷,減少了73%的不必要手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