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早餐、寄快件、修家電……社區消費,一頭連著居民生活質量,一頭連著大小經營主體,便捷服務百姓日常生活,也讓城鄉經濟“微循環”更暢通。各地區各部門強化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培育壯大社區商業,讓更多便民生活圈服務百姓生活。如何通過創新消費場景、優化消費環境、豐富消費業態,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釋放社區消費更大潛能?記者近日在多地進行了探訪。
改善消費條件,不斷豐富社區消費業態
周末一大早,家住湖南株洲市天元區泰山路街道鐵西社區鐵路小區的李梅玲,來到家門口的早餐店吃早餐,隨后,到附近的農貿市場買菜和水果,還在小區門口的理發店剪了頭發。“家門口商業設施齊全,很方便!”李梅玲說。
與李梅玲同住一個小區的陳大媽,每天一早就直奔社區的養老服務中心。鐵西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設有休息室、音樂廳、理療室等,特別是助老餐廳方便了社區老人的日常生活,每餐以10元和12元的標準,為社區老人提供豐富的選擇。
想吃新鮮蔬菜,下樓到小區菜店就能買到;健身、美發、洗衣,社區鄰里中心一站式滿足各類生活服務需求……社區消費是社區居民在家門口進行的消費,它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等為目標,具有便利性、即時性、高頻次、多元化等特點,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旺盛需求催生的社區消費市場是一片廣闊的藍海。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多部門發布《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培育社區消費新場景”,并對完善城市社區便民服務、優化農村社區消費環境做出具體部署。
社區服務消費涌現新業態。開設社區健身房、增設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探索居家養老上門護理服務……今年以來,我國社區消費業態、消費場景不斷創新。美團數據顯示,最近半年,“社區健身”搜索量同比增長180%;“日間照料”搜索量同比增長87%,與社區日間照料相關的訂單量同比增長72%;“居家養老服務”搜索量激增,同比增長超240%。
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改善社區消費條件。在步行5—10分鐘范圍內的“家門口”,持續配齊購物、餐飲、家政、快遞、維修等基本保障類業態,引進智能零售終端,讓消費更便捷。在步行15分鐘范圍內的“家周邊”,因地制宜發展文化、娛樂、休閑、社交、康養、健身等品質提升類業態,讓消費更舒心。持續優化的社區消費圈,不斷滿足人們個性化、多元化、品質化需求。
盤活存量設施資源,引入多元社區服務
《措施》提出,“支持社區盤活現有閑置房屋場所,鼓勵利用現有設施轉型為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推動養老育幼、鄰里助餐、體育健身、健康服務、家政便民等服務進社區。”
不少地區充分利用社區周邊空置或過剩的舊廠房、倉庫,以及閑置土地等資源,改建一批貼近居民生活、綜合服務型的社區商業中心、鄰里中心等便民服務設施,創新社區服務內容與形式,優化社區消費體驗。
家住安徽合肥市蜀山區南七街道科企社區的陶仁好,就見證了2000多平方米老廠房的歷史變遷。這里屬于原合肥化工機械廠,員工最多時有2000余人。陶仁好是合肥化工機械廠的一名退休職工,1969年進廠直至退休,在廠里工作了36年。
上世紀90年代,城市布局更新,工廠外遷、廠房閑置。2023年5月,經過二次設計和改造,原合肥化工機械廠的老廠房被改造為“香樟雅苑1958黨群服務中心”。服務中心設有書畫室、舞蹈室,還為小區孩子們開設了課后小課堂,并配齊商業設施,搭建起集學習教育、休閑娛樂、協商議事于一體的社區服務綜合體。
“我們的目的是打造一個居民想來常來愛來的地方。前期征集民意,改造中保留了原有工業風格,并添加了新潮元素,在有限空間內實現功能提升。”南七街道科企社區黨委副書記門傳和說。
紅磚灰頂的老廠房年代感厚重,時尚的文娛業態現代感十足。“有事沒事就下樓來轉轉,練練字、下下棋,下雨淋不著,夏天有空調,還有專門的志愿者。”陶仁好說。
在北京市,有的街道社區梳理出閑置空間和邊角地,免費提供給“小修小補”等小商戶;在深圳市,不少社區改造閑置空地為公共活動空間,打造高品質便民生活環境……
華中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陳榮卓表示,各地要結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盤活存量設施資源,集中建設新增設施,提高設施使用效率,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倡“一點多用、一店多能”,避免大拆大建。營造商居和諧的消費環境,做到商業環境與居住環境相協調,業態發展和居民需求相匹配。
強化政策保障,推動社區消費擴容提質
在山東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街道辛屯社區,每天早上,一家名為祁云蕪湖灌湯包的早餐店門口總是會排起長隊。
“這邊企業開辦審批速度快,我們很快拿到了經營許可證,迅速投入到店鋪的籌備和運營當中,服務社區居民也更有干勁了。”店面負責人江經飛介紹。
“今年以來,我們結合社區實際,從高頻熱點類型企業切入,優化社區營商環境,促進社區消費。建立健全‘聯審聯驗’工作機制,實現餐飲企業開辦一個流程辦理、專區同步出證,有效降低餐飲企業準入成本,激發餐飲消費活力。”聊城經開區行政審批服務部副部長王維說。
去年7月,商務部等13部門發布的《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提出,“優化營商環境”“優化企業開辦服務,推廣電子證照應用”。許多地區在推動社區消費提檔升級中,以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為抓手,支持各地加大住所與經營場所登記改革力度。簡化社區店鋪開業程序,裝修施工、招牌設置實行備案承諾制,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實行告知承諾制。
陳榮卓說:“繁榮社區消費是一項系統工程,相關部門、地方、社會和企業要協同發力,加快完善社區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社區服務創新升級,不斷增加優質供給,拓展更多消費新場景,讓家門口的消費更便利。”
業內人士建議,要強化政策保障,將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建設、完整社區建設試點等工作相銜接,加強政策集成,形成工作合力。同時引導企業規范經營,整合街道、社區、物業、商戶等各方力量,通過共建共管加強環境整治和自律規范。充分調動各類資源和社會力量,推動商業業態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全面提升便利化、標準化、智慧化、品質化水平,提供適合社區消費群體的多層次、個性化商品和服務。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