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2024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在深圳舉行,各行各業的權威專家、企業代表圍繞如何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提升中國企業競爭力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分享。
近年來,中國企業實力不斷增強,但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中國企業與很多世界一流企業相比,在管理、運營、服務等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
對此,騰訊集團副總裁、政企業務總裁李強表示,重塑增長,是今天每一家企業的必答題。只有新的增長,才能幫助企業對沖原有業務下滑,穿越周期生存下去,并提高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騰訊集團副總裁、政企業務總裁李強在2024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
AI 是繼數字化之后加速企業轉型的關鍵技術和手段。李強認為,場景驅動是AI技術落地傳統產業、產生價值的前提,只要找到合適的場景,AI助力產業提升效率非常明顯。
以風電巡檢場景為例,能源基礎設施往往建設在偏遠的戈壁、沙漠,傳統的巡檢模式,需要檢修人員爬上80米高的風機頂部,效率低,風險系數高。騰訊云與生態伙伴為三峽能源打造了云邊協同的人工智能體系架構,集合了紅外感知識別、風機葉片異常識別、聲紋故障識別等30余種算法,實現從人工巡檢到自動化巡檢、從故障檢修到狀態檢修的轉變,巡檢時間壓縮了98%,整體人力成本降低 30%,并降低了風險系數。
談到AI大模型在產業的落地,李強表示,騰訊云堅持打造靠近產業的實用級AI能力,騰訊自研混元大模型,整體參數量已達到萬億,Token 數量超過 7 萬億,同時也推出了騰訊云MaaS和行業大模型解決方案,已經在金融、出行、醫療、教育20多個行業,錘煉了50多個解決方案,助力產業用戶更高效地將AI大模型技術落地產業當中,提高生產經營效率。
AI從“趕時髦”到“真有用”,深入一線場景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的同時,也助力企業通過模式轉型,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為鋼鐵、冶金等行業生產大型軸流壓縮機的陜鼓集團,過去硬件產品貢獻了80% 的收入,但是在鋼鐵、冶金產業規模下滑,帶來硬件產品銷售滯緩的背景下,通過向服務業務轉型,找到了多元化路徑。基于騰訊云TCS、輕聯、物聯網的能力,將傳統能源系統轉變為智能化管理模式,對企業的冷暖供應、熱水、電力、余熱回收等多種能源進行統一管理,并且把這套方案售賣給更多客戶,實現了從“生產型”制造企業到“服務型”企業的轉型發展。2023年陜鼓集團的服務業務成為公司主要增長支柱,營收占比從最初的20%上升到57%。
出海是中國企業尋求增長潛力的第二戰場,但今天的出海已經從原來的“產品出海”,向生產和服務一體化的“平臺出海”、“供應鏈出海”模式轉變。
以美的為代表的中國家電企業,近年來開始在海外建廠,很多國家要求生產數據和消費類數據不能離境。如果采用在本地建IDC服務器的方式,涉及到現場調度運維,無疑會推動成本增高。騰訊云使用CDC(本地專用集群)方案,幫助美的本地化部署的同時,又可以在云端做運維管理,也能夠及時擴容,既解決了合規問題,也兼顧了成本和效率問題。此外,美的集團也能夠通過云端進行全球資源的調度,例如騰訊會議就支持美的全球200多個國家的19萬員工協同辦公,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李強看來,全球化的本質,是本地化。國際化也已經成為騰訊云最重要的戰略之一。截至目前,騰訊云基礎設施覆蓋全球五大洲 21個地區,運營 58 個可用區、3200多個全球加速節點,可以為互聯網、游戲、金融、文旅、汽車、零售等行業提供出海解決方案,助力中國企業更高效地征戰海外市場。
中國企業一方面揚帆遠航,另一方面也在修煉內功,圍繞數字化打造核心競爭力。過去,中國企業對國外軟件的依賴度很高,相應的投入也很大。近年來,數字化軟件融合創新趨勢加速,這給中國企業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選擇。在金融、交通等國家關鍵基礎設施行業,騰訊云TDSQL數據庫已經在多家銀行和頭部物流企業進行了部署。
李強認為,對科技公司而言,融合創新不僅是市場拓新的機遇,更是推動中國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產業責任和技術擔當。因為很多國產軟件不僅安全可控,而且具備很高的性價比,能夠給企業提供更高的ROI(投入產出比)和服務,這些都會帶來利潤的增長,推動中國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作為一家在軟件方面具備先天優勢的互聯網科技公司,騰訊始終堅持在科技研發領域投入。自2018年至今過去六年間,騰訊研發投入超過3000億人民幣,在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專利申請公開總數超8萬件。面向中國企業對國產數字化軟件的需求,騰訊云建立了全棧國產軟件體系,通過融合創新知識圖譜的產品有近百件,排在國內廠商第一梯隊,并且與不同品牌的服務器、芯片、網絡設備之間的適配認證超過了1400個,在整個融合創新生態下,也處于領先地位。
當前,內外部環境日趨錯綜復雜,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面臨多重挑戰。要在逆勢中重塑增長,不僅要精準灌溉,還要深耕細作,以數字化實現企業降本增效、模式轉型、全球布局,打破增長天花板,挖掘收入新引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