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黑龍江的糧食生產,一定離不開建三江。建三江每年生產糧食140億斤左右,手握北大荒核心基地的生產能力,建三江人也開始在科技增產提質上下功夫。
遼闊的三江平原稻浪滾滾。秦玉秋是建三江七星農場的種植戶,這幾年在稻米快要收獲的時候,老秦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每天都要看看地塊里的水分和水稻的根系情況。在老秦看來,這個時候保證根系發達是產量提升的關鍵。
想讓水稻豐產,就要抓好它的整個生育期,讓溫光水肥達到最優配合。在七星農場各類傳感器的幫助下,秦玉秋家地塊的信息被傳送到智慧大腦。經過長期分析水稻各個生長階段的株高、葉面積等相關數據后,就可以建立當地的水稻生長發育模型。為進一步精準進行高效施肥、植保灌溉等農事作業提供技術支撐。每個環節的精準就會帶來產量的提升。
今年,通過墾地融合項目的實施,北大荒的先進集成技術也在向普通農戶的田塊推廣。其中,八五九農場就在撫遠市海青鎮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開展單環節托管作業面積突破22萬畝次,實現了大豆平均畝單產增加100斤以上。
黑龍江省撫遠市海清鎮永富村種植戶 姜立志:今年跟農墾合作實現了大壟雙行,農墾的技術機械實力也強大,效率也提高了,能實現畝產450斤以上,賣糧也不愁了,我們訂單也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