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京海淀區北太平莊街道的學院南路32號院是一處老舊小區,建成于上世紀50至80年代,常住居民有1412戶,房屋涉及10家產權單位。長期以來,小區缺乏統一的物業服務主體,只由各管理單位提供基礎服務,且沒有物業費。由于基礎設施薄弱、物業管理水平低下、停車秩序混亂等問題,居民生活質量受到了影響。
為改善小區的物業管理水平,北太平莊街道以學院南路32號院為試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街道對該小區的20棟居民樓進行了綜合改造,拆除了違法建設和地鎖,投入資金對小區進行整治和基礎設施提升。通過這些措施,為后續引入物業服務市場化奠定了基礎。
街道還成立了物業管理指導小組,組織多次會議,推動引入物業服務的工作進行。為確保物業費收費標準合理,街道聘請專業第三方評估公司進行測算,并征求了居民的意見。最終確定了物業費收費標準,并由街道和非經移交接收方進行聯合補貼,以推動項目啟動。
在引入物業服務的過程中,黨建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小區黨委與物管會共同組織宣傳活動,號召黨員和居民代表積極參與并支持引入物業及停車管理工作。街道領導、相關部門和社區工作人員多次座談,確定了工作步驟,并最終形成了關于實行市場化物業管理的有效決議。
隨著物業服務公司的接手,小區物業管理得到了改善。物業公司積極履職,幫助業主解決物業管理問題,通過一系列小事讓居民感受到了物業服務的重要性。物業公司還做好了信息公示公開工作,增強了與業主之間的信任,并促使業主繳納物業費的意識提高。
通過街道、社區和物業公司的共同努力,學院南路32號院的物業管理取得了顯著成效。下一步,北太平莊街道將以該小區為樣板,推動其他老舊小區的改造,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這一成功案例為海淀區的老舊小區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經驗,也為其他城市的類似問題提供了借鑒。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