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還會有多少農民進城買房?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專家說至少有2億,有的說3億,還有的說是4-5億。他們無外乎就是想佐證還有大量農民進城,只要進城就要買房,他們就會成為房地產強有力的支撐者。
(相關資料圖)
沒錯,進城的誰不想留下來?誰不想買房?可現實總是事與愿違,能買者總是寥寥無幾。就好比我們明知道還有大量的住房需求,可是也只能望房興嘆一樣,難以形成實際的購買力。當下房地產的僵持就是最好的寫照。
農民這些年的確日子好過了,但要想在城里買房落腳還不是腦門一拍那么簡單??赡苡行┑胤讲活檶嶋H,一股腦兒把村里人硬生生變成城里人的事不少吧。現在不允許這么干了。
“中國特有的農村集體所有制與戶籍掛鉤,多年實驗證明,放開部分城市的戶籍限制,很難真正解決農民工融入城市的問題,因為害怕失去在農村的權益。所以可以研究考慮身份證按常住地的地址來登記,不再按戶籍地地址來登記,這樣的改革有利于徹底解決戶籍人口、常住人口、管理人口三個人口口徑,徹底解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兩個口徑帶來的問題?!?/p>
7月8日,在“中國財富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楊偉民如是說。
楊偉民曾發表過不少房地產觀點,大部分我都很認可,比如他曾提到,高房價對實體經濟造成擠壓。高房價帶來的問題之一,是資金進一步脫實向虛,辛辛苦苦干一輩子的制造企業,還不如在北上廣深買一套小房子,這就是問題。
他還表示,中國經濟壓力大是因為消費下降了,而消費下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高房價。高房價已經嚴重影響產業發展,影響科技創新,影響經濟發展。
所以在這次論壇上,楊偉民認為,居民消費的恢復是今年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關鍵,過去三年,受沖擊更大的仍然是居民消費。究其原因,主要是,居民收入占GDP比例偏低,且逐步下降;居民對房地產相關支出的增加產生的擠出效果,房地產消費位居居民消費第一位;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費水平低等。
這其中提到的就是居民收入低,特別是農民收入低,再就是房地產的擠出效應下,居民消費受到影響。當然,不用抬杠,房地產占了大頭,還有教育成本之類的也不能忽視。
該怎么辦呢?楊偉民建議提高居民收入。但不能只說空話,如何提高呢?他表示,同步推進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著力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實行有利于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財稅和金融政策,實行給居民讓利的金融政策。
過去可能面向的都是企業或生產者,現在需要做的就是面向消費者,或者說普通老百姓。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結合現有的住房制度和身份證制度。那就是改革身份證制度和住房制度,推進農民工市民化。
7月7日,經濟日報也發表文章《樓市政策應強化中長期調節》表示,短期的補救舉措固然必要,也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往往存在治標不治本的問題。樓市調控既要著眼當前,更要兼顧長遠。建立良性的房地產發展模式,需要實現“人房地”聯動,破解住房市場深層次難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經濟日報實際上也是在尋求房地產中長期的一個突破,即改變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策,要著眼未來。而房地產的問題其實跟現有的住房制度和身份證制度又有著密切的關系。
楊偉民認為,一是住房制度改革,新的住房制度既要面向城鎮戶籍人口,也要面向非戶籍人口;二是改革身份證制度。
我們不能光盯著他們進城買房,更要考慮他們的就業,以及他們買房后強大的關聯消費,那就要想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固有問題,讓他們進城沒有后顧之憂。
對此,7月9日,房地產專家孟曉蘇也在采訪中解讀了過去我們為什么要搞戶籍制度來區分城市和農村戶口,他表示,戶籍區分制度是在當時國家資源緊缺情況下不得已的辦法。現在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都發展了,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時候了,發展城鄉一體化非常有意義。
的確,時過境遷,這個牽絆著人口流動的證確實需要變革了。住房制度也好,身份證制度也罷,都是多年來形成的問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很難,但我們必須提前統籌,正如楊偉民那句話,不一定要固守增長目標,越是困難越需要向改革要動力,通過改革來增加潛在的增長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