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門聯合發布《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達到50個左右,在全國建設培育1萬家以上產教融合型企業的行動目標,為統籌解決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兩張皮”問題、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具體指南。
“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模已占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全國職業院校1萬多所、在校生逾3000萬名;中高職學校每年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約1000萬名,中職、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分別超過95%和90%。但也要看到,一方面,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推進,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續加大;另一方面,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兩張皮”問題、產教融合發展的堵點、難點等仍待統籌解決。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也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此次8部門發布《實施方案》,緊扣當前堵點難點問題,提出5方面19條政策措施,把產教融合進一步引向深入,將對我國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人才強國、全面提升人口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形成有力支撐。
在“融”字上下功夫,讓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的相融互促貫通于各環節。2019年,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工作啟動。2021年, 21個城市遴選為首批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有關部門總結第一批試點城市經驗后發現,一個城市的職業教育體系并非一定要大又全,更重要的是職業教育的總量、結構、質量一定要與當地產業需求相匹配,才能做到相互交融、互為支撐。由此來看,實踐層面上,產教“合而不融”仍然存在。以產教融合的載體之一——校企合作為例,不少合作仍停留于協議或勞務用工層面。穿過“合”的表層再深入,要讓“融”在專業規劃、合作共建新專業、課程建設、新課程開發、教材開發、教學實施、實習實訓、開展訂單培養等全鏈條各環節上落地、滲透,發生化學效應,才能讓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真正變為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和“牽引繩”。
“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實踐中就要“牽一發動全身”。產業需求就是指揮棒。無論是在專業設置上,《實施方案》部署優先發展如先進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一批新興專業;還是在合作模式優化上,提出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通過企業資本投入等多種方式推進職業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再或者打出“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政策組合拳,如提出“將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多部門聯合審批‘綠色通道’,優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流程”等,下好這一盤棋,需要協同發力、聯袂行動。
服務好產業發展的需求,也釋放了巨大人才紅利。職業教育也是一種就業教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深入推進,將助力畢業生更好適應市場需求、崗位需要,有利于增強他們求職擇業就業能力。產教融合雖然是職業教育的一個“小切口”,但對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人才強國、全面提升人口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作用。試點城市和試點企業當好改革“先遣隊”,將試點情況及時總結、提煉并在更大范圍復制推廣,將有助于加快形成“頭雁效應”。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既需要問鼎學術巔峰的一流科學家,也需要扎根生產一線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尤其是我國這樣一個超大規模經濟體,支撐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更需要規模巨大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深入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讓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才能加快構建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相融互促的良好格局。(人民網 趙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