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焦點:近4成科研人抑郁!Nature:情況很糟糕
來源:科學網微信公眾號時間:2023-06-17 05:56:31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學術新人境況尤其讓人擔憂:工資微薄,過度勞累,壓力山大……。但在學術界跌打滾爬多年的“學術老人”,情況也并沒有比學術新人好多少。他們面臨著資金支持競爭、發表文章,以及在研究領域保持聲譽等巨大壓力。 科學家們一直擔心所有這些壓力會對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如今,一系列研究提供了確鑿的數據,結果表明,情況很糟糕??茖W界亟需一場蓄勢待發的系統性變革,以改善科學家的心理健康狀況。 學術圈心理健康現狀
2015年,Teresa Evans在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圣安東尼奧分校健康科學中心工作,她負責指導研究生在生物醫學職業上的發展。她了解到很多學生正在心理壓力中苦苦掙扎,卻發現自己無能為力。
因此,Evans開始了自己的研究。然而,她馬上就碰到了相關文獻匱乏的問題——關于如何幫助學生的資源很少,她不清楚心理健康問題有多廣泛——這迫使她著手調查并量化這個問題。她從26個國家的234個機構收到了2279份回復,其中大部分來自博士生。 研究結果于2018年3月發布。它揭示了一個全球性問題:41%的受訪者自我報告有中度至重度焦慮,39%有中度至重度抑郁癥。這個水平是普通人群的6倍。 女性、跨性別群體和性別認知障礙的受訪者比男性受訪者更有可能在心理健康方面掙扎??缧詣e和性別認知障礙的研究生的焦慮和抑郁患病率分別為55%和57%,女性分別為43%和41%,男性分別為34%和35%。 但還有另一個更大的壓力源頭在起作用——科學界的性騷擾對女性的影響尤為嚴重。2014 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人類學家Kathryn Clancy記錄了田野科學中性騷擾的高發率。2017年,她和同事調查了474名天文學家和行星科學家,發現30%的女性會因為性別而感到不安全(相比之下,男性的這一比例為2%)。 2020年,倫敦生物醫學研究的主要資助機構Wellcome對來自87個國家、不同性別、職業階段和學科的4200多名科學家進行了調查,發現43%的調查對象經歷過欺凌或騷擾,61% 的人親眼目睹過性騷擾行為。 2021年,Nature雜志對3200多名在職科學家進行的一項調查中,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在當前工作中觀察到同事受到歧視或騷擾。次年,Nature雜志對3200多名博士生和碩士生進行的另一項調查發現,35%的自認為屬于少數種族或族裔群體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在學習期間遭受過騷擾或歧視。 Wellcome研究發現,70%的受訪者在平均工作日感到壓力,34%的受訪者曾就心理健康問題尋求專業幫助。除了騷擾之外,許多參與者還指責資助者和機構過于看重研究成果的數量,而不是質量——這使得研究人員的生活與工作嚴重失衡。 大流行病加劇學界壓力
新冠大流行席卷全球,給學術界帶來了新的壓力源。實驗被迫中斷、無法參加國際會議、身體健康受到威脅等,阻礙了學術研究的進度。
2020年,對來自美國9個機構的5247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研究生的調查發現,38%的人自我報告存在焦慮,35%的人患有抑郁癥。這些比例比2019年的調查結果有了大幅提升?;加幸钟舭Y的學生人數翻了一番,焦慮癥的患病率上升了50%。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確實是一場災難,”領導這項研究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Igor Chirikov說。 Chirikov團隊發現,心理健康方面的挑戰通常與經濟壓力有關,這對早期研究人員來說尤為嚴重。例如,在美國,生物科學博士生的薪水遠不夠支付生活成本。博士后的平均年薪為47,500美元——略高于大學畢業生平均年薪的一半。 即使科學家獲得永久職位,競爭壓力同樣不可小覷。2020年,總部位于印度孟買的科學傳播和技術公司Cactus Communications設計的一項調查,分析了160多個國家/地區的13000 名研究人員的意見。研究結果表明,65%的受訪者為了維持他們在研究界的影響力,承受著發表論文、獲得資助和完成項目的巨大壓力。Cactus Communications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bhishek Goel表示:“這種反應主要來自頭部學術大咖,因為他們需要在公眾面前維持自己在學界的學術聲譽?!?盡管這項研究是在2020年進行的,但其中大部分問題早在新冠大流行之前就已經存在。例如,一項研究調查了英國、美國、意大利和印度的3000多名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并對200多名科學家進行了深入訪談。結果發現,大流行只是了加劇已經存在的問題。 “在我們的采訪中,科學家們說,大流行病真的只是一個轉折點,”該研究的合著者、華盛頓特區美國天主教大學的社會學家Brandon Vaidyanathan說?!跋窬氲『颓榫w疲憊這樣的事情之前就已經發生了,只是大流行病讓它們暴露無遺。” 隨著所有這些問題的證據越來越多,科學家們正在尋求解決方案。但究竟需要改變什么還遠不清楚?!爱斘覀兛吹竭@項研究的結果時,非常沮喪并感到有點憤怒——甚至無助,”Goel說?!暗雽崿F改變是十分困難的?!?/p>長期以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校內培訓和教育辦公室主任Sharon Milgram一直將心理健康視為成功研究人員技能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20年以來,NIH校內培訓和教育辦公室開設了一門名為“成為有韌性的科學家”的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其解決問題。 但其他人則認為,科學需要更大的系統性變革——比如對濫用職權的行為零容忍。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天文學家Jennifer Wiseman在美國科學促進會會議上表示,盡管機構和會議正在加強價值聲明、行為準則和執行,但仍然任重而道遠。研究人員需要能夠提出疑慮,而不必擔心遭到報復或偏見。 如果不做出徹底改變,年輕的研究人員可能會繼續逃離學術界?!叭绻覀儾荒芰糇∧贻p人才,這是一個可能會影響科學未來的問題?!盫aidyanathan說,“我們應該為后代的科學家創造更友好的工作場所,讓他們只專注于科學。”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1708-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663-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4237-8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