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觀點”
傳統正在被改變,變化與融合中的商業發展史。
對項目獲取的審慎態度及打造的高標準,也使得“慢”成了外界評論太古發展地產項目速度的主流感慨。
十余年前,施懷雅家族踏入中國內地。這段歷史,相較于這個老牌英資200年的歷史來說,實為短暫。
然而,有歷史積淀的企業,往往已經在時間的陪伴下,形成適合自身的商業之道。
太古地產亦然。
5月21日,太古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附屬公司太古地產以23.75億港元出售香港北角樓高26層的商業大廈50%權益,預計將錄得約港幣9.65億元(按法定基準計算)、或約港幣17.59億元(按基本基準計算)的出售收益。
這是太古地產又一宗非核心物業出售。事實上,重資產運營需要強大的現金流能力,太古地產在數年前就已將出售非核心物業提上日程,并已經陸續完成出售。
這種通過出售非核心物業回籠資金,再用于核心物業的獲取、建設與修繕,是太古地產在商業項目上的主要運作方式。但是,對項目獲取的審慎態度及打造的高標準,也使得“慢”成了外界評論太古發展地產項目速度的主流感慨。
“我想這是一個馬拉松,而不是一個短跑的競賽。”白德利在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專訪時曾回應過,太古地產的布局規劃一直立足于長遠的視角:“太古地產擁有清晰的商業模式與業務方向,我們相信這樣的模式會在中國市場創造出成功的故事。”
再見“英皇道”
5月21日的一紙公告,讓太古地產的一宗出售事項浮出水面。
公告中表示,太古地產與Jacko Rise Pte. Ltd.(買方)訂立協議,出售所持IslandLand Development Limited(目標公司)50%權益,代價為23.75億港元,可予以資產凈值調整。
目標公司擁有英皇道625號,一座位于香港北角樓高26層的商業大廈,在土地注冊處登記的地段編號為內地段第7550號。
“這幾年資產價格很高,對太古地產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資金回收期。”萊坊執行董事林浩文在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采訪時分析,由于現在很多業主的持貨能力很強,價錢不高不愿意出手,所以很多基金都很難買到寫字樓。
所以,太古地產在這次資產出售中能以一個比較高的價格成交。觀點地產新媒體于公告中獲悉,2018年12月末,目標公司及太古地產各自的經審核財務報表顯示,預計太古地產將錄得約9.65億港元(按法定基準計算)、或約17.59億港元(按基本基準計算)的出售收益。
出售事項完成后,預計太古公司將就其于太古地產的82%權益錄得約7.91億港元(按法定基準計算)、或約14.42億港元(按基本基準計算)的應占出售收益。
公告中同時提及,此次出售事項與中華汽車有限公司(中巴)的全資附屬公司Communication Holdings Limited出售其于目標公司持有的余下50%權益予買方,須同時完成。
中巴出售事項的先決條件為——中巴須于2019年9月16日之前獲得其股東批準。若該批準未在最后期限或之前獲得,此次出售事項及中巴出售事項將自動終止。
如此看來,這宗交易仍存在部分不確定性。
“今年春節以后,香港住宅和商業地產的成交量都很大。但由于中美貿易關系的不穩定因素,最近一兩周有些弱了,買家都還在看。”但是,從整體來說,林浩文依舊對今年香港商業地產抱有信心。
太古地產“慢步”
“簡單來說就是資產重置。”對于這次物業出售,林浩文稱,近幾年,太古地產在香港的主力都是發展東區鲗魚涌的太古坊,英皇道項目并不在太古坊范圍之內。所以,會通過出售此類非核心資產,把所得資金用于太古坊的重建工作。
具體來看,2018年4月-8月,太古地產就先后出售香港物業,包括位于加列山道的物業、位于香港九龍灣的辦公樓及位于香港鲗魚涌太古城中心兩座大廈。
對于出售物業,太古地產董事局主席及常務董事施銘倫曾在2018全年業績會中表示,將已經成熟的非核心的物業出售,符合太古地產的發展戰略。
適時出售非核心物業回籠資金,再用于核心物業的獲取、建設與修繕,是太古在發展商業項目上的慣性操作。
或得益于對項目質量的高要求,太古坊、太古廣場、廣州(樓盤)太古匯、三里屯太古里等商業,都扮演著當地地標的角色。2018年,太古地產的租金收入總額為121.17億元,內地租金收入上升12%。
寫字樓方面,太古地產香港整體辦公樓租用率為99%;在中國內地,太古匯辦公樓租用率達99%,頤堤港一座租用率達97%,香港興業中心一座及二座租用率達98%。
零售物業中,在香港地區,太古廣場購物商場、太古城中心、東薈城名店倉租用率均100%,零售銷售額分別增長11.8%、5.6%、4.3%。
在中國內地,三里屯太古里、廣州太古匯購物商場、頤堤港購物商場、成都遠洋太古里及上海(樓盤)興業太古匯租用率分別達100%、100%、99%、99%、97%,零售銷售額分別增長10.8%、11.4%、0.3%、21.5%。
2018年2月26日,太古地產對外公布,以13.49億元收購上海浦東新區前灘一幅地塊50%股權,這是太古在上海繼興業太古匯后第二個發展項目,亦是在中國內地的第六個發展項目,命名為“前灘太古里”。
不過,十八年六項目有些慢了。慢,似乎已經成為了太古的代名詞。但事實上,不僅僅是太古地產,恒隆、恒基、新鴻基等老牌香港地產商,在內地的擴張速度均遠低于內資發展商。
若與萬達廣場、吾悅廣場等相比,更像是一場“龜兔賽跑”。
對此,有分析認為,港資(外資)與內資的商業發展邏輯截然不同。一方面在于投資回報,另一方面則在于產品質量的高要求。
“如果速度太快的話,可能會出現一些無法彌補的錯誤。”他們秉持的論點,往往是,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