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不愿意生,不能說只跟房地產有關,但很大程度上密不可分。再加上本來生育大軍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一代,人口本來就少,這樣一來,下一代再繼續減少,所以,這些年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人口要進入負增長階段了,我認為,負增長大局已經,不可避免。
據全國婦聯女性之聲5月7日文章《多地幼兒園招生難》報道稱,在北京、上海、重慶等城市,學前教育受到的生源沖擊已經顯現。一些幼兒園“招生難”,從“一位難求”、搖號入園到招不滿、“吃不飽”。近年來,全國出生人口數持續下降,在一些城市,學前教育階段的生源沖擊顯現。
【資料圖】
現在的用詞我咋那么不愛聽呢,盡管是事實,合著生孩子就是為了給幼兒園填飽肚子的,都是資本的吃相和味道,這個不怪別人,只能怪我自己。
供不應求,家長著急的時候我也沒見那么著急過啊,如今不僅僅是幼兒園,開發商也著急,房地產為何這么急?
人口減少,房地產行業首當其沖,其實哪個行業不受影響?可能房地產影響更大吧,而這種大或許更是因為發聲的原因。房地產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所以,房地產行業真的急了。
根據行業內人士透露,近兩年的招生率已經下跌超過30%,許多幼兒園已經難以維持。有的幼兒園甚至出現了家長籌集資金“自救”的情況,這也讓幼兒園面臨生存難題。
過去許多人看中了幼兒園這條賽道,不僅僅是因為幼兒多,更是家長對幼兒的重視程度達到了空前,當然也受到各種思潮及商家的影響,給了這樣的市場機會,許多幼兒園都如同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如今人口出生率下降,引發幼兒園關停潮這是很自然的事啊,房地產無論降價還是漲價,受到供給關系的影響,或者淘汰一些開發商,無可厚非。所以,幼兒園關停就是一種社會發展的現象,其本質也是跟供求有關,我們妥善處理好這些問題,沒必要緊張啥。
其實,最緊張的就是房地產。
呼吁最多的是經濟學家任澤平和攜程老板梁建章,他們也認為用不了2-3年,中國很可能就會步入“人口負增長”階段。這倒沒什么可說的。因為房地產長期看人口是任澤平他們提出來的,還有當時任澤平也在房地產行業,所以很多人也覺得他是為了房地產。
其實,現在看來,他已經不在房地產,但依然堅持致力于解決人口負增長問題,他們甚至提出給能生的發錢。所以,他們也不完全是為了房地產,可是他們的觀點經常被房地產所利用。
因為,過去那么多年,房地產的火爆跟人口紅利及城鎮化進程有著直接關系,目前,各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也與人口凈流入密不可分。所以,當人口進入負增長階段時,他們擔心這個紅利以后吃不上了,就像幼兒園說的“吃不飽”了。
大家都在強調一個紅利問題,我不否認,人口減少帶給我們的沖擊是很大的,隨著人口的減少,經濟發展肯定會放緩,加上養老問題,所以,人口負增長的后果就是我們將面臨新的難題。
但這些唯一不能對應上的就是人口減少與工作不好找同時存在,但我細想了想,也很容易理解。人口減少帶來的問題是未來,而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是當下。大學生找工作難就跟幼兒園關停潮一個道理,供求失衡了。
很多人不理解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咱們不說崗位有沒有減少的問題,單說大家的觀念問題。過去大學生少,當然緊著大學生干一些所謂更高端的工作,可你想想,今天滿大街或者說幾乎都是大學生了,崗位假定不變,實際上很多都不用人工了,你不下沉誰下沉?
過去大學生看不起的工作,可能就得與學歷更低的競爭了,如果心態不調整,可能你并不如人家技術好,那你的優勢又在哪里呢?沒有優勢當然也包括我在內。我可不是鼓勵內卷的意思。我只想說,競爭什么時候都有。
或許也不是說大學生不懂這些道理,可能更多是對一種公平的呼喚。
而更壞的消息是,人社部前不久表示,人口負增長不影響勞動力供給,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
針對人口紅利消失問題,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認為,人口紅利另一面就是,經濟發展模式不能永遠處在這種狀態里,肯定要升級。從這個角度看,人口紅利消退趨勢不可逆轉,自然接受就好。
我的理解就是,經濟要發展,房地產要前行,當然要靠人口增長,但絕對不是盲目增長,而且我們國家也正在從高速增長向高質發展轉變。乘勢而上,推動高質量發展,絕對不能再搞人海戰術,況且現實是很多崗位都不需要人或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5月7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在北京日報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我國人口規模巨大的優勢不會改變,低齡老齡化人口增加開啟了人力資源開發新的機會窗口,新的人才紅利將有效對沖傳統人口紅利衰減。要把人口增長的壓力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人口負增長是工業化、現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不可避免的人口過程,是世界上發達國家普遍經歷的人口現象。短期看,其影響是溫和的,長期看,會有較大沖擊。所以,我們要重視,要未雨綢繆。但沒必要恐慌。
人口問題,不要把它太當回事,更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從現在的人的幸福感知出發,只要大家壓力小了,一切都好說了。
實際上,很多人在拿一些現象要挾什么,其目的很明顯。
房地產行業也是這樣,如果沒有人口負增長,可能我們的房地產還會繼續粗制濫造,從來不會去想如何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所以,未來我們要兩手抓,但絕不能再制造恐慌和販賣焦慮。人口多從來不是什么特別值得驕傲的事,而人口生活質量才是目標。應辯證看待人口負增長帶來的挑戰,轉變我們的增長動能,確保我國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如期實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