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內容來源:攸克地產
我們很早以前就提醒地產界的朋友,埋頭做投拓、抓營銷的同時,也要擠點時間關心宏觀經濟,尤其要關心金融數據。央行4月11日下午公布最新數據:2023年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1.46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周末看到有經濟學家說,過去15個月,也就是去年1月至今年3月,我國M2新增投放量估計超過40萬億元。這是什么概念呢?去年我國GDP總量是121.02萬億元,比2021年的114.92萬億元,增長3%。非常粗暴非常不科學地說,就相當于是,M2扔下去30多萬億,GDP增加了6.1萬億。量化寬松是個舶來詞,美聯儲將它用到了極致。不用說2008年,就新冠疫情這三年,老美也是不遺余力地發鈔,大概多印了5萬億美元。美國大放水的結果就是通脹。去年6月美國CPI同比增長9.1%,創下近41年來的新高。當時都在討論,會不會以及啥時候突破10%。然后美聯儲就開始暴力加息,加啊加,把它自己的銀行系統給加出問題來了。這就有了今年3月硅谷銀行倒閉事件。這個沖擊波到現在還沒完全平息。美元霸權的效應是,老美印的鈔,全球主要經濟體消化;饒是如此,它自己的通脹也是噌噌往上漲,把美國普通民眾搞得心慌慌。問題是,美國佬三年多印5萬億美元,通脹就直線上漲,我們一年M2扔下去30多萬億,全年CPI才上漲2%。又一個世界經濟之謎。這30多萬億,或者說過去15個月的40萬億,去哪兒了呢?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投資。其中大項的投資,無非是交通水利。水利部說,2022年全年完成水利建設投資達到10893億元;交通部說,2022年全國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3.8萬億元。但這幾項都無法解釋貨幣的主要去向。往年,房地產都是吸納貨幣的大頭。但2022年出現了逆轉——負增長,且不是小數。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32895億元,比上年下降10.0%——比2021年減少了1萬多億;商品房銷售額133308億元,下降26.7%——比2021年減少了近5萬億。這里提一句,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26.7%這個數字,與很多地產商的感受是非常不一致的,比如,代表房企景氣指數的百強房企銷售額下降了四成以上。也就是說,2022年房地產挖了一個大窟窿。持續10多年的超發貨幣蓄水池,堤壩潰了個大口子。以至于有所謂的專家說房地產成了經濟的“拖累”。有朋友不耐煩了:你別東拉西扯了,就說錢究竟去哪兒了吧。一言以蔽之,國資、國企、城投,這些國有(含控股)部門。居民(家庭)部門的份額很小。其一,它的杠桿率已經很高了,承接不了。2015年時任央行行長號召居民加杠桿,到現在居民部門總負債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已達137.9%,遠高于美國家庭的約90%。其二,疫情雙重影響:收入減少,預期收縮。其三,不敢消費。去年商品房銷售減少近5萬億就是典型代表。民營部門的份額也不高。它們本來占比就不高。前年和去年那種輿論氛圍,就更難提升了。民營地產商,除了極少數,都大幅削減甚至停止了拿地。政府部門的杠桿率其實并不高,才20%出頭,但過去三年尤其是去年,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政府部門是真的加不起杠桿,你想想,連深圳都沒錢了。所以,國資、國企、城投等國有部門,成了主要的貨幣吸納池。地產界比較熟悉的,有些城市土地出讓,城投托底,只是其中一種現象。按照市場經濟的一般解釋,國資、國企、城投等國有部門,是天生的低效率部門。這并非一個經濟體獨有的,而是普遍現象。與低效率天然相伴的,是低收益低回報。這些國有部門占據了資源資金優勢,整體回報率卻只有1%左右。這也并非一個經濟體獨有的現象。新加坡GIC沒有可復制性。天量M2被國有部門吸納,但低效率的性質決定了它們的產出水平比較低。那這些貨幣以什么形式存放下來了呢?存量——存量資產、存量項目,以及一直空轉的存量投資。談2022年的M2,還是為了討論2023年的投資方向。一方面,30多萬億投下去,不可能當年見效,(對新年來說)這是激活;另一方面,來年還得繼續投,以舊換新、以新喚(呼喚的喚)舊,(對新年來說)這是增量。有經濟學家建議,今年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要放在國有存量資產、存量項目的激活上,以期提升整體其回報率。如果回報率能從1%提升到2%,甚至3%、4%,那將是多么可觀的增量!這真是理想主義的浪漫想象,如果不是幻想的話。它再次表明,我們的經濟學家脫離現實生活有多么遠,仿佛剛從外星球降落。國有部門的低效率低回報是由它們的性質和機制決定的,倘若不是基于煙草、油氣、鹽、電等資源的壟斷性質所帶來的定價權,整體回報率有沒有1%還很難說呢。寄望它們的回報率瞬間實現翻倍以上,無異于癡人說夢。因此,如果今年投資的重點之一是激活存量,也應該將民間民營資產和項目的激活作為重點。舉例說明。有專家說,2021年房地產在建規模的存量達80萬億。由于去年的銷售負增長遠快于投資,尤其是去年下半年,銷售更是下滑得厲害,大量投資轉為庫存,因此2022年的在建房地產存量只會高于80萬億。雖然過去18個月經歷了一次國資國企拿地為主的過程,但在建房地產的開發周期普遍在24個月-36個月,而房地產市場一直維持著較高的民營比例,因此,這80萬億存量,不太可能是以國有資產為主;在此基礎上,民營部門獲得資源資金的便利性、規模占比及其成本,一直劣于國有部門,因此,更有必要予以傾斜。2023年,投資和創新的支持方向應該是,盤活民營部門的存量,激發民營部門的活力。所有的制度設計和機制安排,都應圍繞這個重心展開。不只是喊話和動員,而是切切實實的行動。必要的話,上升到法律安排。民營部門的活力激發后,居民部門的消費信心就會跟著漲起來。137.9%的杠桿率,很難再提升了,但存在結構性改善的空間。如果其中有二三十個百分點的資產置換率,不僅會帶來非常可觀的存量規模,而且還是高質量的升級。當然包括住房消費在內。哪怕是內循環,改革和創新也是無止境的。提示: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如果不想錯過精彩文章,記得讀完點個“贊”、點個“在看”,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里!往 期推薦:買房指南:1、北京多區發布拆遷騰退動態,又一批“拆二代”要誕生?2、100平的房子跌了107萬?!三季度北京二手房漲跌榜單揭曉!3、三批次過半,央國企也躺下了……北京熱度卻反超上海4、房地產市場分化行情或加??!從20大報告看房地產行業發展方向5、京樓干貨|是不是南三環永遠不如北五環?317政策5年了,這些盤…6、2022年大興區最強買入指南!北部業主看了會流淚的南城新房大盤點…
保障性共產房:豐臺:懋源晟府、昌平未來慧園順義:潮白水悅大興:大興星光里、大興北投如郡共產房小合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