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是否回暖,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雖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但是不容否認的是,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房地產各項指標和數據都有了一個明顯的改善。
據央行消息,在4月12-13日,二十國集團(G20)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春季會議期間,央行行長易綱表示,中國經濟正在企穩回升,通脹保持低位,房地產市場出現積極變化,預計今年GDP增速將達5%左右。
對于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呢?可能有人說才5%,過去那么高,最近不就有專家表示經濟因為房地產12年的限購被拖累了嗎?所以,還有不少人依然沉浸在房地產高速增長的氛圍中不能自拔。
(相關資料圖)
但稍微理性點都知道,從這兩年的困難來看,我們正逐步走出陰霾,經濟向好,其他方面也逐步改善。特別是,牽動著千家萬戶,同時影響著幾十個甚至上百個行業的房地產,也在多重利好政策支持下,迎來了拐點。
至于有沒有回暖,姑且不提,但最困難時期可能真的過去了。
4月14日,新華社文章表示,最新發布的物流數據、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金融數據等多項數據,釋放出當前經濟企穩回升信號。經濟恢復正處于關鍵期。一季度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3,比去年四季度上升1.3個點,升幅為2020年四季度以來最高。
其實房地產與經濟的關系很微妙,相互影響,房地產不好肯定會影響經濟增長,而經濟大環境不好也自然會影響房地產的發展。原因很簡單,經濟不好,大家收入預期降低,誰還有錢敢買房?房地產自身的問題導致市場下行,經濟也會受影響,畢竟房地產的關聯性強、影響面大,這是不容否認的。
惠譽評級也發布報告表示,受益于經濟的持續復蘇、政策支持舉措以及去年同期的低基數,預期樓市溫和回暖勢頭將在第二季度得以延續。若復蘇勢頭持續,財務實力更為雄厚的房企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我們看看房地產各參與者及市場數據的情況。
今年,在北京、杭州、蘇州等優質地塊影響下,房企投資積極性有所回升,超兩成百強房企出手拿地。一季度,北京樓市“量升價穩”的走勢給住宅土拍市場注入了信心,首輪土拍即吸引大量京外“生面孔”房企參與。預計2023年北京土地市場會企穩回升,新增住房供應仍以純商品房為主導,改善型項目居多,去化快地塊受追捧。
一線城市的土地市場也將帶動全國房地產市場逐步回溫。當然這一切也得益于房企信心的回升。
信貸、債券、股權融資“三箭齊發”,持續緩解房企資金壓力。除了融資環境改善,房地產行業信用問題也有所收斂。這對開發商資金鏈問題創造了更為寬松的環境。
2023年1~2月份,全國商品住宅均價為10558元/平方米,漲幅為4.1%,結束連續11個月的下跌態勢,正式由此轉正。無論是房地產開發投資,還是商品房銷售面積及增速,或者是房地產景氣指數,都表現出觸底行情,這些指標的轉向正是市場有所回暖的表現。
消停了好長時間,開始搶人的現象又重出江湖,這還是以前樓市比較好的時候經常看到的情況。據了解,4月12日,某中介發文對另一家中介控訴,公開譴責挖角動作,稱這是一次惡意行為。樓市在2、3月開始回暖,公司對今年房地產市場比較看好,隨之投入成本招募和培養新人。
中介重啟搶人大戰背后實際上是房地產行業的逐步回暖。報告顯示,2023年一季度,受到行業小陽春的帶動,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的招聘職位數在全國占比均有提升,分別從去年四季度的5.9%提高至6.8%,在3月份,該行業的招聘職位數更是環比增長了10.1%。
無論中介還是開發商認為樓市回暖都沒有用,因為做主的是購房者,只有購房者認為回暖才是真回暖,只有他們有買房的預期和能力才是樓市回暖的真實反映。
剛剛不久前,央行發布報告稱,未來三個月,17.5%的居民打算購房,這一比例大幅高于2022年四季度的16%。對下季房價,18.5%的居民預期“上漲”,大幅高于上季的14.0%。
這個數據明顯反映出購房者對未來預期有了提升,這可能是房地產及經濟狀況向好的表現,更是對各項利好政策的反應。
賣房者的信心提升能否帶動購房者?客觀上一定會的,但是真要讓購房者買單,或者說房價大幅上漲,目前看,還不足以有這樣大的信心。病去如抽絲,樓市好轉也要慢慢恢復。
雖然經濟企穩回升,但經濟回升基礎仍然不牢固,房地產市場恢復同樣面臨不確定性,2月份釋放了一些年前的住房需求,在穩房地產目標下,預計二季度,監管部門及各地優化房地產政策仍有一定空間,如果再持續兩三個月,或許就可以說回暖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