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說樓市全面回暖,但樓市呈現回暖趨勢是有目共睹的,各項數據指標也都表現出拐點,對市場的信心恢復可以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樓市能不能真正回暖恐怕還要認清當下,不能錯判誤判形勢,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樓市好轉是好事,但就怕因為某些人利用這個借機炒作,最后得不償失,把好不容易盼來的樓市成果給毀于一旦。我們要以平和的心態、客觀的認知,來正確看待房地產,看待房地產的回暖。
(資料圖片)
客觀地說,盡管我們現在主張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不再重走過去的老路,但如今房地產的影響力還在,它對幾十個甚至上百個行業的發展還是清晰可見的,對穩就業穩宏觀經濟大盤也是顯而易見的。
由此你會明白國家的政策意圖,既不希望房地產再像過去粗放式發展,也不希望房地產能夠出現大問題。這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民生。
對于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回歸情況,經濟日報做了回應。
3月30日,經濟日報在頭版頭條發表文章《房地產市場預期正在改善》表示,當前,房地產市場正出現一系列積極變化。當前,我國經濟呈現企穩回升態勢,預期向好,有助于房地產投資降幅收窄。信貸、債券、股權融資“三箭齊發”,持續緩解房企資金壓力。除了融資環境改善,房地產行業信用問題也有所收斂。
除了供給端,需求端也進一步釋放需求,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是推動房地產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增信心仍是關鍵,對于居民來說,房貸是長期負債,支出意愿、償債能力取決于其穩定就業與收入增長。因此,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保持物價形勢總體穩定。
所以,樓市的回暖與否,關鍵還要看購房者的預期能否改善,單單是開發商有信心是不夠的,老百姓的預期改善,還得需要他們對未來穩就業以及經濟增長預期看好,對自己未來收入信心倍增。他們才敢買房,敢消費。
最近,樓市確實呈現一些好轉信號,能不能作用到購房者身上呢?拭目以待!
2023年1~2月份,全國商品住宅均價為10558元/平方米,漲幅為4.1%,結束連續11個月的下跌態勢,正式由此轉正。這意味著房價下跌的預期在逐步改變,房價總體走入平穩發展趨勢,隨著接下來的樓市成交活躍,相信后續房價會進一步趨穩,購房者信心也會提升。
二手房掛牌量創新高是什么信號?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深圳共有49776套有效二手房源在售,較上周增加2007套,二手房在售量創了新高。這很可能意味著要拋售房產的人多了。當然也意味著樓市處在一個變動期,隨著成交量的提升,那么從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到,二手房掛牌量增加也是市場復蘇的一個過程。
如果成交量繼續回升,掛牌量也會繼續增加,市場成交活躍,樓市就帶動起來了。
圍繞改善房地產企業融資,金融管理部門已出臺多項政策措施,“三箭齊發”下,房企資金壓力得到了持續緩解。除了融資環境改善,房地產行業信用問題也有所收斂。過去房企問題蔓延趨勢已得到遏制,房企流動性得到明顯改善。
無論是房地產開發投資,還是商品房銷售面積及增速,或者是房地產景氣指數,都表現出觸底行情。這兩天看到一些大房企債務問題有了突飛猛進的改善,對市場的信心提升也是很重要的。
有了信心才敢拿地,今年前兩個月,在北京、杭州、蘇州等優質地塊影響下,房企投資積極性有所回升,超兩成百強房企出手拿地。
不能說那么多的利好政策是沒用的,雖然還未達到預期效果,但是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多地首套房貸款利率、首付比例下行,市場銷售降幅明顯收窄,這跟購房者信心恢復有直接關系。因城施策實施好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將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但顯然,如今的政策對購房者的刺激還很不夠。畢竟,他們的收入預期還沒有很大的改善。經濟日報表示,當前,還要進一步穩定居民收入增長預期。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保持物價形勢總體穩定。
此前,國家也說過,加大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同時完善稅費優惠政策,激發社會消費潛能。
3月29日,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在論壇上表示,老百姓70%的資產在房地產上,這是不正確的。要把房價降下來,關鍵是要讓老百姓有別處花錢的機會,如果不是70%都被捆在了房子上,不用勸,他們也會主動消費的。
如果不能為他們創造新的收入,其實減輕買房負擔也是可以的,只不過當前的利率成本減少微乎其微,依然改變不了購房者的預期和感覺。所以,不用避諱對房價適度下調,也不見得房價下降就是壞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