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之所以熱衷于買房,其實很大原因在于一種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我認為最重要的還在于過去的這些年給大家形成了一種房價不斷上漲買房就能賺錢的習慣,房子意味著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數。
【資料圖】
當人們的注意力都在房子上時,無論原因還是結果,就是老百姓已經與房子牢牢地捆綁在一起了。你越是在乎,它的價值也愈加彰顯。加上過去投資渠道狹窄,除了買房還能買啥的觀念之下,房子就成了我們的不可承受之重。
如今都在呼吁剛需和改善性住房入市,盡管各種利好政策不斷鼓勵,但還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好在并沒有鼓勵炒房,而放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
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是對的,只是這種樓市復蘇的速度可能會慢很多,我覺得這也是值得的,至少可以打破人們的傳統認知,否則陷進去很難走出來。
透過現象看本質,認清當前房地產的問題,不重蹈覆轍,探尋新的發展模式,是房地產健康平穩發展的當務之急。
3月29日,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在論壇上表示,房地產在民生、城市化進程、經濟增長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房地產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
但同時它也認為,房地產的本質上是住宅,是消費品,百姓不應該用資產池里最重要的資產來進行投資。老百姓70%的資產在房地產上,這是不正確的。
70%這個數字聽起來什么感覺?前不久住建部剛剛給出的數據是,居民財富60%在住房上,可以說房地產牽一發而動全身。無論是60%還是70%,都足以說明我們的資產配置不健康,可能老百姓覺得70%都不止,有的甚至認為超過100%或更多。
因為如今一套房是怎么來的呢?可能是家庭幾代人,然后再透支未來30年才擁有的這樣一套房子,把未來都傾注到了一套房子上。大家的精力和心血都在房子里,你說房子對老百姓來說能不重要嗎?
重要是重要,前邊說到的60%或70%就意味著房子很重要,因為只要一個環節出問題,可能就是滿盤的損失。所以才說牽一發而動全身。房地產不能出大問題。
但是過去的不正確,卻要今天來償還。
由于之前房子成了賺錢的工具,買房成了很多人發家致富的捷徑。那會還沒有房住不炒的說法,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到了全民炒房的地步,哪怕是剛需,他們也大都抱有炒房的心態。誰不希望自己的房子多漲點?
可這就是問題。當老百姓資產都綁在了房子上時,你說房價還能降嗎?敢降嗎?事實也證明,這么多年,哪有敢明著降價的??!想想也可笑,房子是消費品,自然也是商品,可住也可以投資,為什么就只能漲不能降呢?
因為大家都綁在了一起,這條船只能向前劃,明知未來可能會有困境,但就只能顧眼下了,這就導致如今的房地產陷入了尷尬境地。
既然房地產很重要,就絕不能允許房地產出大問題,而要確保其實現穩著陸、軟著陸。既然房地產很重要,就絕對不能再犯過去的毛病,重走房地產老路,從而導致積重難返,愈發尷尬。
要我說,樓市回暖很重要,但也不用太過于擔心它的緩慢,反而在樓市冷靜期,我們應該有你更多的反思,反思走過的路,反思犯過的錯,這是為了走好今后的路。
其實,吳曉求就表示,政策的大幅度搖擺不利于產業的發展,把房地產金融化,買房子賣房子,說明我們的經濟體系相對落后,沒有給居民提供相對滿意的金融產品,也讓很多有剛需的人得不到滿足。這也是我剛才說到的投資渠道狹窄問題。
吳曉求還特別強調,買房子帶來巨大的問題,不要以為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一計算房地產市值有多少,其實那是虛假的財富。即所謂的紙面財富。
這些年我們沉浸在紙面財富中太深太投入,而忘了我們個人是實體中的人。當大家都把錢投到房地產上,那意味著沒有錢干別的了。如果有錢的人都把錢投在房地產上,經濟可能會出很大問題,不僅房價大幅上漲,租金及買房成本也已經讓老百姓無力承受。
所以,現在我們已經認識到這一點,而且也在做補救措施,我們不可能會繼續走過度依賴房地產的老路。
現階段,擴大內需成為拉動經濟恢復的關鍵點,而住房消費將是重要抓手。住房是最大的內需,也是最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是穩增長擴內需、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領域。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老百姓不是不想買房,而是真的買不起,買了房也就意味著不能干別的了,我們更應該把精力放在他們為什么不買房上。
吳曉求表示,有錢才能投資,如果連生活都不能保證,如何投資?或者有一點點錢也不會產生投資欲望。要把房價降下來,關鍵是要讓老百姓有別處花錢的機會,如果不是60%都被捆在了房子上,不用勸,他們也會主動消費的。
我覺得這是非常有道理的,既要打破過去的觀念,更要在如何讓老百姓敢消費上下功夫。把房價降下來才是最大的實惠,開發商通過一定幅度的讓利就能占得市場先機這也是有先例的。你們說老百姓真的不贊成降房價嗎?如果老百姓還能有點余錢,他買什么不能拉動消費呢?
標簽: